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关于学会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的教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



1、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幼儿园教育短期目标为小学做准备,长期目标为终身教育的奠基基础,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分享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该学科的学科性质;把握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该学科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导入课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要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机构,幼儿园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促进其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每1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具备幼儿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保育目标的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1、幼儿园的发展史 0

1、国外 1816年,英国空想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欧文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招收城市贫民和工人阶级的幼儿为对象的教育设施“免费幼儿园”开始诞生。1919年后,被改称为“保育学校”;1770年,法国新教派的1名牧师奥柏林创办的“编织学校”是近代学前教育的萌芽;1837年,德国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1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儿童活动学校,并于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它是世界上第1所以“幼儿园”来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力。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该按照自然之道进行。他把婴幼儿期相对应的教育机构成为母育学校,母育学校是幼儿园的雏形;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区开办了1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0

2、国内 我国第1所公立幼儿教育机构产生1903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1904年元月,清政府颁布执行《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其中规定了蒙养院的保育教导要旨及条目,提出了蒙养院体、智、德、美等方面的课程目标、内容及教学方法。 1922年11月,我国参考美国学制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即壬戌学制,其中蒙养院改名为幼稚园,招收6岁以下的儿童,正式列入学制。我国幼教事业得到较大发展。 1928年5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1次教育会议上,陶行知和陈鹤琴提出“注重幼稚教育案”,其中1项是“审查编辑幼儿园课程及教材案”。1932年,1932年,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1个幼儿园课程标准颁布,该课程标准分为3部分,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课程范围和教育方法。 我国1951年,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1个学制《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该学制将幼儿教育列为第1部分,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招收3周岁至6周岁的幼儿。 50年代中期,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研室编写了《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从此,我国幼儿园课程,第1次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具有了统1性。 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此时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仍是分科教学体系。 这1阶段幼儿园课程管理和改革的特征,总体上仍属于中央集权式的形式,幼儿园课程改革强调整体性与联系性,强调幼儿主动性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 90年代后期,国际上新的教育理论不断传入我国,课程更加重视幼儿认知的主动建构,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团体合作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等等。多种形式的幼儿园课程格局逐步形成。 2001年9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这1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结晶。通过幼儿园课程改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园本课程3级幼儿园课程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

2、幼儿园的概念 托幼机构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养的机构,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前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3、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短期目标为小学做准备,长期目标为终身教育的奠基基础。

4、《纲要》对幼儿教育、教师的要求 《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

5、幼儿期特点 幼儿期是对人的1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也是易被成人忽视、幼儿自己却全然不知其价值、全然不能把握其进程的时期;幼儿期是1个充满活力的、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又是1个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是1个稚嫩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迈向独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 小结:指南要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1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保教并重,而卫生保健是开展1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2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研究方法和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有相通和相似之处,具体的常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调查法 调查法是1种经典的卫生学研究方法,主要针对群体的学前儿童。调查法运用体检、访问、谈话、问卷、考察等手段,通过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对患病情况进行检查和登记,对个体、集体和环境各方面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和测定,对托幼机构生活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对专家或家长等进行谈话或问卷等,搜集原始资料,并做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科学结论。 调查法是教育学、心理学常用的1种研究方法,同样也是我们卫生学的常用方法。运用体验、访问、谈话、问卷、考察等手段来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克服干扰因素,尽量消除不科学的东西和干扰因素,使调查获得的数据比较准确。 (2)实验法 实验法是1种经典的卫生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依据1定的理论假设, 在严格控制各种有关的因素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实施目的性实验干预,以了解其干预效果。卫生学常采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各项指标作为衡量和评价的依据,例如通过X射线照射,电生理变化以及尿、血等项生化检查指标考察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和肌体的各项功能状况。学前儿童卫生学除了采用经典的卫生学研究采用的实验法外,还常运用教育实验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控制条件,采用对比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和比较,然后得出实验结论。 通常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形式。自然实验就是通过自然观察、设置情境等获得数据,这样所获得的数据比较真实可靠,但所耗人力、物力较大。实验室实验所得数据不够准确,往往会掺杂主试个人的1些观点,但如果严格控制各种有关因素,也能获得良好收获,所以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 (3)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11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可分两种,1种是正式观察法,其结构较严谨,计划和控制较严格,常包括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特征等级评定法等;另”种是非正式观察法,其结构较松散,便于运用, 常包括日记法、逸事记录法、清单法等。例如,在研究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时,可在观察前制定1个儿童行为观察表,列出需作观察的各个项目,并对每个项目出标准和数量化平定登记,在观察中据此实行记录,并根据记录结果进行评价。观察法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研究中也常被运用,可分为正式观察和非正式观察两种形式。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的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问题。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中,有些需要解决的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问题需要研究者直接面对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而教育实践的动态流程又不断出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研究者充实或修正方案。在这1类研究中,行动是研究的导向,在行动和研究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去解决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问题。 根据对象的行动而分析个体心理,并归纳出最终的数据,这种方法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比如研究焦虑症、洁癖、心理变态行为等。 (5)案例分析法 通过个案的分析,揭示学前儿童存在的各种与身心健康和障碍有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出有规律性的结论。案例分析法不需特殊器材,运用简便,适用范围较广,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也有它的短处,即在运用时较难排除研究者个人的主观印象和可能的偏见,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根据每个个案的分析,运用归纳法总结出1些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就是该种方法的运用。 (6)其他的1些方法 以后随着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学会总结,不断发现新的方法并自觉将其完善。而在幼儿园更常见的研究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结合。 这部分内容中,通过大家共同的学习和讨论,我们了解到了我们要学习的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体系的大概轮廓,大家重点把握它的概念及基本内容,还要了解它的研究方法,在今后的实践和科研中,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3 1.1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处? 首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1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1门基础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幼儿园的各领域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学习《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在对儿童的身体构造有1定了解的基础上,对儿童进行科学的保健。为将来在学前教育岗位上做好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1.2什么是健康?如何去评价儿童的健康? 案例: 琪琪和妈妈去逛商店,琪琪很喜欢柜台上的芭比娃娃,妈妈出于各种原因没有买,此时的琪琪就开始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自己的头发。琪琪的表现正常吗?根据健康的定义标准我们来谈谈琪琪的行为是否健康。 WHO(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1)躯体健康,无躯体疾病(生长发育良好机能协调发展,体格强健、

1、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小胖子、

2、机体对内外环境具有1定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3、体能发展良好(运动能力、引导不爱运动的孩子运动 (2)心理健康,无心理疾病

1、智力发展正常(两岁半了,依然不能很好的辨认颜色、

2、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

3、个性特征良好

4、社会适应良好(自闭症儿童、

5、没有明显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 回过头来,我们看1下琪琪的行为。妈妈不给琪琪买娃娃,琪琪便大喊大叫,在地上打滚。琪琪她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说琪琪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着问题。 因此健康必须包括两个部分,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的重要时期。作为1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只会上课是不够的,必须要学会正确认识儿童的身心特点,保障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于学会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的教案



2、关于学会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的教案

1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提高孩子记忆力。 2 经常训练孩子观察图片上的小动物、物品等,也是提高记忆力的简单可行的方法。 3 经常给孩子讲个小故事,让孩子听完后复述故事。 4 教孩子学数学,用游戏的方法让数字活起来,形象化。如教孩子认识数字,可以编成儿歌。 5 教会孩子理解记忆。 END 注意事项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前儿童记忆处于意识中心,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着优势地位。如果没有记忆能力,那么幼儿每1次都去重新认识那些已经碰见过的事物,不可能获得任何生活知识经验。幼儿记忆发展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有直接作用。

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教案怎么写



3、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教案怎么写

1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提高孩子记忆力。 2 经常训练孩子观察图片上的小动物、物品等,也是提高记忆力的简单可行的方法。 3 经常给孩子讲个小故事,让孩子听完后复述故事。 4 教孩子学数学,用游戏的方法让数字活起来,形象化。如教孩子认识数字,可以编成儿歌。 5 教会孩子理解记忆。 END 注意事项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前儿童记忆处于意识中心,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着优势地位。如果没有记忆能力,那么幼儿每1次都去重新认识那些已经碰见过的事物,不可能获得任何生活知识经验。幼儿记忆发展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有直接作用。

学前儿童活动设计有哪些理论基础?



4、学前儿童活动设计有哪些理论基础?

学前儿童活动设计有哪些理论基础? 01 顺应生命成长规律 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均需考量幼儿的身心发展现况及所处的年龄发展阶段, 在教案的针对对象和活动目的中, 需要分别列出1般的适用对象(年龄发展阶段)及真正实施的对象其个别状况的考量(发展现况)。 要做到上述的动作, 需要了解幼儿成长敏感期的重要成长特征, 懂得与现代幼儿能力发展标准做交叉比对, 再根据班上幼儿普遍的发展状况和个别幼儿的特殊发展进度, 分别调整教学活动细节, 这样才算真正有以孩子为教学主体的观念。 02 以感觉统合训练为手段 拜医学科学进步之赐, 人类了解到6岁前的脑神经系统发展状况影响人的1生, 而脑神经系统发展的关键要素则是多元感官刺激。 借着人体感觉统合的本能, 身体各个感觉系统的信息接收与传递无时不刻都在影响脑的建构与发展。 所以, 良好的幼儿教学活动应该是可以激发幼儿的专注力, 不论是在动态或静态中专注, 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身心能量释放与平衡运行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从脑发育上而言, 就是感觉统合顺利的成就感。 因此, 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不耐、逃避或无力与茫然时, 即是感觉统合不顺利的特征, 也是活动教案设计不当或教师在教案执行不当之处。 03 以多元游戏活动为形式 对幼儿来说, 生活中的1切活动都可以是游戏。 百年来全世界的幼教界发展出十多种有名的教学法, 不知名的更是难以数计, 而所有的教学法都有1个共同特征, 那就是利用探索的乐趣来延长孩子的专注力。 具备探索乐趣的活动, 对幼儿来说, 就是游戏。 因此, 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保留孩子的探索空间(即是广义上的游戏时间), 如此, 孩子才能从教师的引导进入到模仿, 再从模仿进入到延伸与创造。 而启发孩子的创造力是教育最高的目的之1, 如果我们发现某种教学法或教学活动只需要孩子会照样做到就好, 那我们可以轻易就明白这是错误的教学法, 也许是原创观念有偏差, 但更多是执行者的断章取义造成。 04 以8大智能启发为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被提出之后, 多数教育工作者都不明白如何结合整体教学系统的执行, 最后导致8大智能在教案上只是1个附庸风雅的缀词; 也有过度偏执的做法, 导致8大智能成为填鸭教育冠冕堂皇的借口。

集体教学活动对学前幼儿学科学有哪些作用



5、集体教学活动对学前幼儿学科学有哪些作用

(1)集体教学的利与弊

1、 1般而言,由于集体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1种教育活动,因此,从理论上看它可以具有以下优越性。

1、高效、经济、公平

2、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领性强

3、系统性强

4、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集体感 然而,上述集体教学的优越性只是1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并非必然性。这些优越性的实现需要1定的前提条件。 (2)我国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问题

1、集体教学的功能定位不准确,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和 联系不清楚。9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2、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核心价值难以体现。

3、幼儿在各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教学目标或高或低,比较空泛,而且重知识技能类目标,轻情感态度类目标。

4、教学内容的“含金量”不大,难易程度不适当;“含金量”较大的内容其教育价值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掘。

5、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启发引导”不足,“灌输控制”有余,幼儿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6、教学方法单1,与幼儿学习特点不符,或者虽花样翻新,但华而不实,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等等。

2、提高集体教学质量的1个前提:准确定位 与日常生活、游戏相比,幼儿园集体教学由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教育活动,因此,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应该具有更加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集中体现“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引领发展”的思想。这是幼儿园集体教学应该有的基本定位。 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可以分为两类:第1类是比较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儿童在与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生活、游戏、参观、劳动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第2类知识技能比较复杂,此类知识虽然在幼儿的知识总量中只占很小1部分,但对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只有经过专门组织的教学才可以掌握。 虽然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理论更多解释的是认知领域的教学,但对我们思考幼儿园集体教学的定位及期实现问题,处理集 体教学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问题仍然有1定的启发作用。 (1)区分“两类经验”,明确哪些学习经验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自发获得,哪些需要集体教学来获得。 (2)将集体教学置于幼儿园1日生活、游戏等共同组成的经验体系中,充分考虑与幼儿自发经验的关系和联系。

学前儿童在集体教学中的活动有哪些



6、学前儿童在集体教学中的活动有哪些

(1)集体教学的利与弊

1、 1般而言,由于集体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1种教育活动,因此,从理论上看它可以具有以下优越性。

1、高效、经济、公平

2、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领性强

3、系统性强

4、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集体感 然而,上述集体教学的优越性只是1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并非必然性。这些优越性的实现需要1定的前提条件。 (2)我国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问题

1、集体教学的功能定位不准确,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和 联系不清楚。9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2、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核心价值难以体现。

3、幼儿在各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教学目标或高或低,比较空泛,而且重知识技能类目标,轻情感态度类目标。

4、教学内容的“含金量”不大,难易程度不适当;“含金量”较大的内容其教育价值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掘。

5、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启发引导”不足,“灌输控制”有余,幼儿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6、教学方法单1,与幼儿学习特点不符,或者虽花样翻新,但华而不实,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等等。

2、提高集体教学质量的1个前提:准确定位 与日常生活、游戏相比,幼儿园集体教学由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教育活动,因此,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应该具有更加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集中体现“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引领发展”的思想。这是幼儿园集体教学应该有的基本定位。 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可以分为两类:第1类是比较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儿童在与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生活、游戏、参观、劳动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第2类知识技能比较复杂,此类知识虽然在幼儿的知识总量中只占很小1部分,但对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只有经过专门组织的教学才可以掌握。 虽然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理论更多解释的是认知领域的教学,但对我们思考幼儿园集体教学的定位及期实现问题,处理集 体教学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问题仍然有1定的启发作用。 (1)区分“两类经验”,明确哪些学习经验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自发获得,哪些需要集体教学来获得。 (2)将集体教学置于幼儿园1日生活、游戏等共同组成的经验体系中,充分考虑与幼儿自发经验的关系和联系。 (3)明确集体教学的任务重在帮助整理和扩展儿童自发学习所获得的经验,使其系统化,达到新的认识水平。 (4)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核心概念或问题,发挥集体教学“点睛”的作伤脑筋(如果把日常生活和游戏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作用比作画龙的话)。教师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个内容可不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学习?如果可以,就没有必要用作集体教学。如果这个内容虽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学习,但有些独特的价值不能体现出来,那么也可以通过集体教学进行,但教学设计中1定要将这个独特的价值发掘出来。 总之,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在于准确定位, 而准确定位既是1个认识问题,又是1个实践问题。只有正确看待和处理集体教学与幼儿园1日生活、游戏的区别与联系,才能避免集体教学走出或者简单重复幼儿的自发学习经验,或者与其经验相脱离而导致因缺乏理解基础面不得不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误区,真正发挥引领、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

3、《指南》在集体教学中的运用 (1)《指南》对幼儿园集体教学可能提供的帮助

1、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各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 《指南》是按照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领域来表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建议的。在每个领域的开始部分,都用概括语言简要说明了该领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价值、教育要点和特别注意事项,同时通过每个领域所包含的子领域及其基本目标来表示该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最基本内容、为教师理解和把握各学习领域的核心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运用《指南》于集体教学时应该避免的误区 前面提到,《指南》相对具体、操作性强的特点,对解决幼儿教育中,包括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可以有直接的帮助,但这些特也恰恰容易造成1些实施时的误区,因此,在设计和组织集体教学时要恰当运用《指南》,避免以下几个特别容易出现的误区。

1、机械地针对每1条目标及其表现设计集体教学活动

2、刻板地从目标及表现中寻找“内容”

3、简单分领域进行集体教学

4、机械、表面地组织综合活动 总之,要以《指南》为推手,提高集体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首先要熟悉《指南》,真正理解《指南》各领域的核心价值、基本目标和其中反映的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掌握指导要点。同时,要将《纲要》和《指南》结合起来,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借助《指南》的帮助,科学地设计、组织和反思集体教育活动。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