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六个基本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1、儿童心理发展六个基本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六个基本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六个基本特点,儿童时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培养好孩子是很多家长思考的问题,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心里特征,以下分享儿童心理发展六个基本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六个基本特点1 No.1客体永存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8个月前的婴儿,还无法意识到被遮挡的物体并没有真实消失。当他们认识到,一个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也依然客观存在时,也就认识到物体的位置转换和永久存在性。因此常和孩子玩躲猫猫游戏,有助于他们短暂性记忆的发展。 日常表现:宝宝稍大一些,常常因妈妈外出,而哭着找妈妈,因为他认识到,妈妈不在眼前了,但妈妈还存在,所以我要去找妈妈。 经典游戏:躲猫猫。 No.2自我意识的发展 18个月前的宝宝照镜子的时候,很难意识到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甚至会和镜子里的影像说嗨,或翻过镜子到后面寻找。18个月后,孩子逐渐将自己作为主体,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和力量。他从发生到相对成熟,需要经历约25年的时间,并逐渐的,通过各方面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日常表现:随着孩子年龄增加,他们逐渐对着装、发型的美丑有了自己的判断。稍大一些的孩子,会自我评价,并有意识的调节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对后面的学习习惯培养,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经典游戏:宝宝的脚上系上气球,动脚,气球会动,宝宝慢慢能意识到,是因为“我”的动作,导致气球晃动这样的结果。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根据家长的指令,做出相对应的动作。 No.3自我调节的学习 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能力,学习者能设立目标或预期值,制定学习策略并执行,获得积极的反馈并进一步加深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动机。 日常表现:我们常常在网络上能看到辅导孩子写作业到崩溃的家长,相比成人主导的学习,自我调节的学习强调自主性,会比被动式学习更高效。 经典游戏:搭积木的游戏,帮助孩子建立要搭建的对象,动手执行,并总结失败/成功的经验,反馈到下一次的挑战中,不断进行难度升级。 No.4反弹效应和抑制控制 儿童天生需要自主性,自由受到限制时必定会反抗,反弹效应(rebound effec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儿童逆反心理。 日常表现:不许玩的玩具更有吸引力,当孩子强烈想要一样玩具时,转移注意力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同时,我们应当少用否定式语言,多用鼓励话语 经典游戏:和孩子一起玩经典的“白熊”游戏,告诉孩子,游戏过程中“千万”不要想着“白熊”,然后正常和孩子玩游戏,当孩子脑子里每想一次“白熊”就按下一次铃铛。 抑制控制是执行功能的一部分,指的是一种抑制第一反应来达到最终目的的能力。 例如:窗外有蝴蝶,抑制控制差的孩子,会被蝴蝶吸引,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这种能力,对幼小衔接的帮助非常大。孩子在幼儿园时,接受的是非正规教学,主要以游戏为主,但入了小学,有课堂行为规范,抑制控制好的孩子,就能迅速融入新的学习生活中。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一些非智力的因素,如抑制控制,对幼小衔接影响更大,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意味着能在课堂上端坐40分钟,意味着能更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让孩子通过游戏和阅读锻炼抑制控制能力是特别好的方式之一。 经典游戏:和孩子一起玩相反动作游戏,准备两个物体,如香蕉和苹果,当父母说香蕉的时候,孩子必须拿起苹果;当父母说苹果的时候,孩子必须拿起香蕉。 No.5认知执行功能: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日常表现:自控力差的孩子,常常会因为一些外在的诱惑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如写作业的时候偷吃零食、偷看电视等,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理解哪些任务最为重要,有计划的执行。 经典游戏:我们可以仿照经典“棉花糖实验”,给孩子一块棉花糖,或是孩子喜欢的`其他食物,并告诉他,“我”即将离开一会,如果等会我进来,你还没吃,“我”就再给你一块。以此来检测孩子的自控能力。实验表明,控制力强的儿童在10年后学业成绩更优秀,并较少有成瘾行为。 No.6观点采择能力 观点采择是指儿童推断他人内部心理活动的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愿望、情感等,对其各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交能力的发展:孩子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更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社交属性。 理解教学的能力:更好的明白老师的意图,理解老师的教学重点。 欣赏文学、戏剧作品的能力:如果不能很好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冲突、不同的观点,就很难理解作品深层次的含义。能否抑制自己的观点、视角,甚至偏见,灵活地转变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也叫心理(心智)理论。自闭症的孩子属于典型的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即使是正常人都会有观点采择能力的差异。有研究表明,经常阅读绘本、参加戏剧社能有效提升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绘本中对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设置,能帮助孩子理解和感知他人的情绪,教会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日常表现:孩子主动要求帮助家长分担家务。 经典游戏: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一起模拟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并鼓励孩子描述故事中角色的情绪和真实想法。 儿童心理发展六个基本特点2
1、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在持续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依赖于前一阶段的基础,且后一阶段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又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同时,儿童心理变化在量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发生质的飞跃,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方向性和序列性。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心一定的方向性和序列性既不可逆转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不总是等数速率直线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发展速度、发展起讫时间、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心理现象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从总体来看,儿童整个身心发展呈波浪形推进,出现两个加速期,一个是幼儿期,一个是青春发育期。
4、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领域、心理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的表现形式
1、婴儿期儿童表现出动作思维,学前期儿童在动作思维基础上开始发展形象思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保持着形象思维的特征。
2、神经系统发展是先快后慢,而幼儿期大脑重量相当于成熟期80%,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是在青春发育期(女童11岁至12岁,男童13岁至14岁)快速增长,青春期前后却发展缓慢。
3、如有的儿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擅于文字表述、有的擅于动手操作。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 儿童心理发展六个基本特点3 一、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特点
1、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7岁的儿童。此期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到6—7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加多,长度加长,能更有利于神经联系。到6岁,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
2、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也渐趋成熟。大脑结构生理的日趋成熟,为儿童行为的发育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学龄前儿童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不断增强,兴奋过程也比以前进一步增强。儿童每天醒着的时间,比以前相对增加。7岁儿童每天睡11个小时就足够了,这使儿童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游戏和学习实践活动。 二、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
1、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
2、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
3、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均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上面就是关于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以及心里等,这个最主要就是宝宝在这个阶段的生长阶段还是很快的们心里的变化等也是很明显的,父母等要及时干预的,给予宝宝正确的引导的,也可以进一些早教机构的,对于宝宝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状况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幼儿的成长过程有很多不一样的变化,家长们需要时时关注,防止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下面看看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1
1、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在持续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依赖于前一阶段的基础,且后一阶段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又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同时,儿童心理变化在量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发生质的飞跃,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方向性和序列性。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心一定的方向性和序列性既不可逆转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不总是等数速率直线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发展速度、发展起讫时间、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心理现象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从总体来看,儿童整个身心发展呈波浪形推进,出现两个加速期,一个是幼儿期,一个是青春发育期。
4、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领域、心理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的表现形式
1、婴儿期儿童表现出动作思维,学前期儿童在动作思维基础上开始发展形象思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保持着形象思维的特征。
2、神经系统发展是先快后慢,而幼儿期大脑重量相当于成熟期80%,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是在青春发育期(女童11岁至12岁,男童13岁至14岁)快速增长,青春期前后却发展缓慢。
3、如有的儿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擅于文字表述、有的擅于动手操作。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2
1、认知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 认知能力的具体表现: 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就忘了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好哄、任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 自我意识的具体表现: A、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我行动的意愿。其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B、开始知道自我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C、能说出自我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D、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是自己的。此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 两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阶段,他既遗留着两岁以前的某些心理特点的痕迹,又开始出现新的心理特点的萌芽,新旧交替在孩子身上就面临矛盾。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3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概念 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的典型的特征,通常所说的儿童年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儿童的生理发展和儿童的经验积累,都与生活时间相联系。儿童心理的发展和这两个方面也不可分。一方面,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形成的自然前提。一般说来,儿童年龄较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大。反之,儿童年龄较大,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小。因此,儿童生理年龄特征对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将两者混同起来。 另一方面,儿童心理是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在儿童自己的活动中,通过掌握社会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来发展的。正是在一定的时间进程中,儿童和周围人进行交往,积累各种经验,形成了心理发展的新特征,从而保证从一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发展阶段过渡。 因此,年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对心理发展起着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但是,年龄本身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不能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儿童的实际年龄完全对应起来。大家知道,儿童的心理年龄和实足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固然受客观的自身发展规律所制约,但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儿童的年龄特征会出现差异。比如,原始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极低,幼小儿童已经能够和成人一起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因而儿童期很短。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儿童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准备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儿童期逐渐延长,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可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自发地出现的。 在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征否定非本质特征更不能反过来,用个别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征来否定本质特征。大家知道,智力测验或行为量表,往往以 “常模”代表某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事实上,“常模”有助于说明群体的行为,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大体速度和特征,但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是由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等,大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但是,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或是社会环境与教育在幼儿身上起作用的情况不尽相同,因而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幼儿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或程度上,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即某些特征的可能提前或推后,但这些变化是有限制的。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伴随着胎儿的出生,儿童的成长发育让很多的父母们操碎了心;同时,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育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怎样的呢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说,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这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保育员与幼儿之间要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对的幼儿其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爱听;常常为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就把图书上所有大灰狼的眼镜都戳城洞洞;喜欢哪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等。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玩具,又马上破涕为笑了。 了解幼儿以上的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每年开学初,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入园幼儿的问题。对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幼儿,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玩娃娃家时,看见别人当妈妈,自己也要当妈妈,他们才不管一个家里有几个妈妈呢!因此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宜太多,但同样的玩具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过程中,多为幼儿树立模仿的对象。例如,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表扬某位小朋友,“看小明坐的多直呀!”马上全班幼儿都挺起了小胸脯。如果需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可以说,“悠悠小朋友学习最认真了,眼睛使劲看着老师呢!”如果老师说,“小朋友,不要看外面了,外面没什么好看的!”则会引起更多小朋友看外面。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幼儿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出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指点着小汽车数才会数清,而不会像大班幼儿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例如,在画画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出某位形象后,才突然有所发现地说,“我画的是太阳”“是饼干”。 幼儿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只会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而不能讲反话。例如,在教学活动时,有一个幼儿要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上厕所,教师就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结果果真孩子们都去了。此外,对小班幼儿提要求也要具体,因为他们不容易接受一般性的抽象性的要求。 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 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更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泼好动。与小班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如下。
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幼儿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属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幼儿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保育员帮助解决。
2、活动好动 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坐一会儿,很快就会有疲倦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又生龙活虎一般。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中班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不少保育员都反映“中班的孩子最难带”。与中班相比,小班幼儿还不大熟悉和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些还“怯生生的”,加上动作、语言的速度相对慢些,头脑里的主意也不多,所以比较“乖”;而大班的幼儿懂得道理比较多,兴趣比较稳定,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对自己喜欢的事能比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因此显得比较懂事。中班的幼儿介于两者之间,既不像小班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大班那样懂事,但他们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他们的“活泼好动”。因为活泼好动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增强了他们的活动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不少研究发现,中班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3、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在解决简单为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常识性动作,但却必须借助于实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维和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他们理解,“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晚期,儿童的心里特点开始接近小学生。
1、好学、好稳、好探究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幼儿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多表现在事物表面的兴趣上,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摆弄摆弄。他们常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幼儿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无所不有。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解答,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加提高。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切淘气行为也反映了幼儿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什么,它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想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问题。对类似拆坏玩具的行文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为孩子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研究行为,对探究事物过程中的失误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实时地教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橘子、香蕉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去了;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幼儿园保育员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幼儿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 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儿童年龄较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的生理成熟、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有一定的影响。而儿童的生理成熟受着生活时间一年龄的影响。
2、儿童的心理发展与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带有客观性的制约作用。
3、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因为儿童心理是对外界环境的反映,儿童所生活的时代,儿童所接触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儿童所受的教育。都是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础。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
1、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在持续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依赖于前一阶段的基础,且后一阶段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又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同时,儿童心理变化在量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发生质的飞跃,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方向性和序列性。 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心一定的方向性和序列性既不可逆转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不总是等数速率直线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发展速度、发展起讫时间、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心理现象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从总体来看,儿童整个身心发展呈波浪形推进,出现两个加速期,一个是幼儿期,一个是青春发育期。
4、差异性 。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领域、心理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的表现形式
1、婴儿期儿童表现出动作思维,学前期儿童在动作思维基础上开始发展形象思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保持着形象思维的特征。
2、神经系统发展是先快后慢,而幼儿期大脑重量相当于成熟期80%,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是在青春发育期(女童11岁至12岁,男童13岁至14岁)快速增长,青春期前后却发展缓慢。
3、如有的儿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擅于文字表述、有的擅于动手操作。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