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的读书笔记如果引用到作文中要不要打个双引号?或者说是谁谁(名字)说什么什么之类的?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摘抄

摘抄的读书笔记如果引用到作文中要不要打个双引号?或者说是谁谁(名字)说什么什么之类的?


1、摘抄的读书笔记如果引用到作文中要不要打个双引号?或者说是谁谁(名字)说什么什么之类的?


格式要求:



1、 读书笔记统1用活页纸来做,并在读书笔记的上方注明读书时间,纸张的右边留出4分之1的空间作为自己日后回读写感想。



2、 倘若你要做读整本书(或整篇文章)的笔记,可按以下的格式


读书时间___年___月___日


书名__________文章题目(书的章节或页数)__________作者:_______



1、 好词(可以是成语、形容词或生字词,若无则取消该项):


形 音 义



2、 作品的内容概要



3、 佳句


(1)┉┉


点评:┉


(2)┉



4、精彩语段


(1)┉┉


点评:┉


(2)┉



5、其他(可以是对整部作品的读后感)。



2、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摘抄


篇1:《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骆驼祥子》老舍


前言:为广大饱受折磨的童鞋们敬礼


读至第4章:


概括:前3章讲了祥子是个年少力壮的马车夫,坚持每天存钱,在3年后他买了1辆自己的车,但因战争他失去了所有,1切重头再来。


好句摘抄:1.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1块不小的疤。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


赏析:这是对主人公的外貌描写。可爱是作者对2十出头的祥子的概括,他诚然可爱的脸庞塑造了1个老实诚朴的人物形象。“脸上永远红扑扑的”显得他精神倍加,“结实硬棒”更体现了他的朴实健壮。作者也在对下文的祥子对比,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是如何将1个诚朴充满希望的人打入低谷,表达了作者的憎恶之情与怜悯。


2.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和感情,祥子的1扭腰,1蹲腿,或1直脊背,他都马上迎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1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赏析:这里表达了祥子对车的喜爱之情。虽然车子不可能有感情,但它与祥子日久生情了。祥子的要强与他在事业上的竞争心,使他的心情1直保持愉快,所以他才仿佛觉得车子有了知觉1般,这是祥子的心理促使的。


3.他的心要跳出来!这些日子,他的血似乎全流到4肢上去;这1


刻,仿佛全归到心上来;心中发热,4肢反倒冷起来;希望使他浑身发颤!1直到半夜,他还合不上眼。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4肢像散了似的在1些干草上放着。


赏析:这是祥子的心理描写。这些日子以来祥子1直都干苦力,但现在1丝的思绪让他有了希望,让他有点不相信现实。这里的描写体现了祥子的兴奋与逃不出游穗后再被捕的恐慌。


我的感受:读了前3章的内容,我发现作者写作的手法极其巧妙。现在前头为后文埋下伏笔,与后文的祥子对比,还在用祥子所遇之事的两极变化使全文波澜起伏,让读者也为祥子的经历而担惊受怕。而所用最多的手法无疑是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详细地描写人物心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令读者站在祥子的地位去思考。我们应多应用该描写手法于作文之中,才能更保命。本文内容仅供参考,翻版必究!!!麻烦给个5星好评~\(≧▽≦)/~啦啦啦。亲(づ ̄3 ̄)づ╭?~


读至第7章:


概括:祥子来到了城里,仍然省吃俭用,想再买1辆属于自己的车。而后被虎妞请酒骗上了床,祥子对他又爱又恨。后来他因误伤曹先生而内疚。


好句摘抄:1.这且不提,以自己的身量力气而被这小小的1点病拿住,神乱卜笑话;除非1跤栽倒,再也爬不起来,他满地滚也得滚进城去,绝不服软!他只相信自己的身体,不管有什么病!


赏析:这里能算得上是祥子的心理描写,他在还未受到社会的黑暗影响前陪镇,他还是如此的坚强,相信只要自己有力气有干劲啥都能做,不


屈于疾病。



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   爱读书是1种美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打开智慧之窗的钥匙;书,是1位益友。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
51、要使知识“活起来”》读书笔记   摘抄:   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1,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   这在实践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   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清楚地理解了词、词组的丰富含意和情感色彩以后,你就建议他们自己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   不容置疑,是你的思想成了儿童创作和情感流露的推动力和源泉,因为你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但是儿童在这里并不是重述他们所听到的话;你的词、你的思想在他们的意识里发生了转换。儿童在学习思考,得到1种无可比拟的思维的欢乐感,从认识中得到了闷雹享受。   在备课的时候,正是要从这个观点对教材进行1番思考: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疑问本身就是1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   你在思考《光合作用》的教材:各种意义联系相互交织的“交集点”究竟在哪儿呢?啊,就在这儿,最主要的“交集点”就是:无机物怎样变成了有机物。你在学生面前展开1幅动人心弦的神秘的图画:植物从空气和土壤中吸取无机质,而在自己的复杂的机体里把它们变成有机质。这个构成有机质的过程是怎么1回事呢?在植物机体这个非同寻常地复杂的实验室里,经过阳光的照射,把矿物肥料这种死的东西,变成了饱含汁液的番茄,变成了香气袭人的玫瑰花,究竟是经历了1番什么过程呢??   感受:   苏老的这条建议,对于我们教师备课很有大的启发,从中,我懂得了要想吸引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就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交集点”,这需要教师拥有智慧,需要教师高度把握教材,同时也需要学生有1定的求知欲。   我记得我1位很有才华的同事针对我校普通生中那些丝毫没有求知欲、1味想混日子的学生,打了这么1个比方,他说:你电视节目再好,电视信号再强,他,啪1声把电视关了,你没辙。   其实,我很怀念曾经是重点高中时的5中,怀念那时的学生。古人有句话,叫做“教学相长”,学生水平高,也能促进教师快速的成长。   《
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读书笔记   摘抄:   当然,学习是1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劳动。求取知识本来就是要花费劳动的。但是,不能容许让少年学生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能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劳动减轻到这样的程度,就是让高年级学生在两小时内,至多3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而让8年级学生完成功课的时间不超过1到1.5小时呢?在学校工作的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是可以做到的。?   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让我们仔细观察1下那种具有中等能力,勤勤恳恳地想把各门学科都学好的学生的智力生活的情形。他的全副精力都用在背诵、识记和保持上去了,以便能在任何1节课上都回答得出。他没有时间去读1点“满足精神需要’’的书,没有时间去思考。   如果少年毕顷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他在其他方面(创造性的智力活动、锻炼身体、参加劳动、审美劳动)的兴趣。   我感到,企图通过把某些章节从教学大纲里删去又把另1些章节加进手罩陆来的途径来“减轻”高年级学生负担的做法,是幼稚可笑的。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   对1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阅读的时候,要眼睛能够把握、意识能够记住整个的句子,让学生能够在眼睛离开书本的时候,凭视觉记忆回想出整句话来。1个学生只有学会这样阅读,他才能学会同时阅读和思考。   有经验的教师已经不要求学生背诵教科书的课文,……这些教师喊学生到黑板跟前来回答问题时,让学生带着他的笔记、草稿、练习本、教科书以及补充读物,并不让他逐字逐句地复述教科书里的教材,而是让他发表议论,进行探讨。在我们学校里,例如在文学课上,高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常常引证文学作品的原著。   现在采用的教学法常常包藏着1种很大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就在于,用形象的话来说,学生只看见每1棵单独的树,而看不见整个树林。例如,在学到第1次俄国革命的时候,学生不分巨细,把每个细节和日期都记住,而不是从整体上考察全部历史事件,不会从细节中进行抽象,去把握整个事件的总的轮廓,思考它的意义、实质及其对人民命运的作用。   没有看见过河,就不会懂得1滴水。   感受:   通过这1节的阅读,我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要做1名好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教会学生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当然,还有最重要的1点,教师自身的智力生活必须丰富多彩,否则教师智力生活贫瘠,是无法吸引学生的。   《
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读书笔记   摘抄:   列宁写道:“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1种情绪状态——强烈的学习愿望。   ……我们上面指出的事实的根源,就在于教师本人在工作中缺乏热情。例如文学教师,他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难的难点上。更有甚者,教师竭力把这些“难点”化为极其容易的东西,造成1种印象,似乎教材里并没有任何复杂的地方,1切都很容易,不需花费特别的努力就能掌握的。他没有强调指出困难的概念和大纲里难懂的部分,没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这是1条错误的道路。教师人为地把1些“棱角”磨平,减轻学生掌握教材时的难度,这就代替了教给学生去克服困难。其结果,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把困难的教材降了格,或者马马虎虎地学过去。……?   教师工作中的另外1个重大缺点,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抱着冷淡的、缺乏热情的态度。学生的不好的回答没有触动教师,没有迫使他去认真地思考学生知识薄弱的原因。教师带着同样冷漠的心情给学生打“5分”、“3分’’和“2分”,因此,学生也并不把优异的分数看成是顽强劳动的结果,而认为是碰巧;对不及格的分数并不认为是失败,而认为是“正好碰上了难的问题”。   在作业结束以后,已经看不到学生缴了练习簿时那种沮丧的表情。相反地,他们在课间休息时热烈地讨论自己的作业,没有1个学生表现出失望和对成绩缺乏信心的情绪。尼古拉写的作文得了“3分”,因为有4处正字法错误和两处修辞错误。他马上把这些有错误的词抄到自己的正字法词汇本里。这次作业以后,尼古拉又写了几篇不及格的作文,但是现在,这种暂时的失败已经不会使他感到沮丧和失去信心。而是相反地,激励着他去克服困难。教师给他指出,对哪些规则应当加以特别注意,尼古拉也能细心地完成训练性的练习了。   我们还把培养学习愿望的问题跟学生的意志领域密切地联系起来。   感想: 让学生的学习愿望与日增长   自从踏上了教师这1工作岗位,我便觉得,教师的.工作不同于1般。举例来说,服装设计师,凭借他的聪慧,设计1套服装,设计得很有创意,很出色,那就是他的成功;机件加工者,加工制造出1批批合格的0件,那就是他的成功;而教师不1样,教师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青年学生,因此,教师在对待自己工作时,不能情绪不好,更不能冷漠,而要满怀激情,要对学生付出全心的爱,还要像对待学生个体1样对待他们带有生命温度的作业。   今天,我读了苏老的这条建议,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满怀激情的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   其次,我懂得了,学生对学习是否有热情,是否有克服困难的成就感,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态度。教材里的课文,不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不论是散文,还是诗歌,那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要从心灵上走进课文,要透过文字达到和作者的情感交流与共鸣。唯有如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分清,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哪里需要学生如何切入思考。如此,教师,学生,课文,才能有机地融为1体。如此,学生才是用心灵来学习,才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克服难题的成就感。   记得,我在我们学校讲《将进酒》那首诗歌时,有那么多领导和同事向我表示祝贺,他们说,他们好久没听到这么好的语文课;他们说,我和学生都融进诗歌里去了。是啊,在备课时,我反复读《将进酒》,在读的过程中,我忘记了周围的世界,我觉得,自己已经幻化而成为李白,我感受着他怀才而不被重视的伤痛,我体味着他落魄却乐观自信的达观,我怀拥着那万般愁绪却不乏豪放的愁绪。是的,我的学生们在我的感染下,也被诗歌陶醉了,他们的心灵与诗文碰撞出动人的火花。那1堂课,李白属于我,也属于他们。   记得,那年教高2时,任晓智同学满怀自己对“金果”(1只狗的名字)的怀念,写下1篇感人的《怀念金果》的周记。我将这篇文章在班里读了。同学们很受感染,且受此影响,纷纷写自己曾经养过的猫,自己曾经看到的鸟。1时间,班里掀起了抒写对动物情感的文章热潮。这应该就是苏老所说的对学习的情感在学生之间是可以传染的吧。   幸福其实很简单。作为1名高中语文教师,能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让学生的学习愿望与日增长,这便是教师的幸福。   《
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读书笔记   摘抄:   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4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不,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把教学变成单纯的记忆活动,那么它就变成了无的放矢的教学,因为只有在把记忆的努力和思考的努力结合起来,只有在对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深入思考的时候,才可能有真正的智力发展。   要使小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保持思考和记忆的和谐。   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大家知道,儿童对于从周围世界里以及日后从他本身里所揭示出来的东西的强烈兴趣,是他渴望知识、追求认识真理的志向的源泉。   为了创造思维和记忆之间的和谐,需要到自然界里去上1系列这样的思维课。……就要使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知识能变成他的思维和劳动的工具,他可以通过运用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为人。   我们教给儿童观察自然界,是为了教会他读书。   现在,书籍正面临着跟其他的信息来源(电影、电视、录音带等等)进行竞争的局面。因此,即使在那些有好书供学生阅读的地方,书籍也会经常摆在书架上,成为“沉睡的巨人”。   我们认为,教育者的1项重要任务,就是在这场竞争中,要使书籍始终成为胜利者。只有在书籍成为学龄初期儿童的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这种愿望才能确立起来。   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1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1个敢于独自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   如果1个人没有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满的教育。阅读之所以能成为1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1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   我们学校低年级的每1位教师都经常举行儿童创作的晨会。儿童在会上朗读自己写的故事和诗歌。这基本上就是让儿童用艺术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以及感到有趣、惊奇和激动的事物表达出来。思维的火花在于它的情感色彩。使1个人感到激动的事,也会使别的人感到激动。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求有巨大的耐心和对儿童的创造力充满信心。   感想:   作为1名教育者,不能将学生束缚在黑板前,不能将学生围困在教室里,应该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观察自然中学会思考,让孩子将知识和思考和谐统1在1起,让孩子看到,知识是他认识世界的工具,知识用来表达自我,能用来彰显智慧。   通过孩子们的具体活动,点燃每个心灵求知的火花,并让每个孩子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这是我今天读苏老的这条建议的理论收获。 ;。



4、作文摘抄旁的读书笔记怎么写啊 写什么内容 急啊 求高手解忧啊 划格子4分之3摘抄 4分之1读书笔记 是作文的摘抄和读书笔记 求读书笔记写什么


我也不知道 额。



5、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我们在读完1本书时会受到很深的启发,又或者是能让我们值得深思的,在这样的时候有很多的人会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又或者是句子摘抄下来,以下是关于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1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6辑“做个”、“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1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饱含心血的文字,仿佛和富有人生阅历的长者进行了1场长谈 他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盘托出,像1位即将的交班的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我们去去思考和解决1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 怀揣梦想和激情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2者1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教育是1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1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作为1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1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 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1言1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1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1本教科书,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精进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1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展现1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我们1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1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 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1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要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的精进传授技巧和领悟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作为1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身的责任,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意识到这1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 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教艺经验丰富的帮带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1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的培养,不负每1位可爱的学生,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的成长。 吴非老师的文字简单质朴却饱含真理,让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营养和力量。在教学路上我深知自己的经验不足,我要学得还有很多,我会努力去做得更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2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1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1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1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 于是,1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1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1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1粒善良的种子”这6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 作为1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1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1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 直到有1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1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 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1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1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 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 1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1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 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1直发光,1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1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1桶水。如果这是1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1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1杯水,那必须是1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后偶尔会习惯性地问学生1句:听懂了吗?有问题吗?学生都会说:没问题。这时,我会很满足地以为学生已经消化了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 但是,读了吴老师的书,我在想,学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吗,还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啊?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的问题。记得以前有位老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每天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对他的学科问1个问题。还有1位老师,要是学生问他1个问题,就奖赏1根棒棒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1个问题往往比解决1个问题更重要。 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难道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 通读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1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1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1样的。 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1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合上书页,默默回味着吴老师的点点滴滴,每1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1起用行动和理想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吴老师1样。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3 说来惭愧,作为1个语文老师,我在政治课上竟然找到了上课的乐趣。 今年带初1的政治,我更多的是忐忑。我私以为政治是初中生3观塑造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备课时,小心谨慎,言语间字字斟酌。1进门,45十个小脑袋摇摇晃晃,齐刷刷地逼向门口,这些小可爱们打乱了我的教学理念——1本正经的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在1节政治课上,谈及“家庭的含义与作用”时,我首先举了个例子让大家定义自己的家庭:我的家庭是1个××的家庭,我之所以这样定义它,是因为……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其中1位女生说她的家庭是1个冷清的家庭,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在上班,她晚上回家也见不到人,父母周末也要上班。 我因势导利:“大家记住了没,以后周末就去××家蹭饭”大家纷纷响应,课堂氛围十分热闹。我相信那1瞬间,女生的心中也不全是心酸无奈感。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是真的可以说,也是真的能说出来的。而对于老师来说,他们的教学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是最让他们开心的事情了。 吴非在《致青年教师》中谈到:“多让学生说说话吧。现在多说说,在说中想,在说中提高表达的水平。”我深以为然。教学的本质决定了这是1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言语沟通无疑在这场谈话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但是如何说?怎样说更为合适?这些显然需要多花费些心思。 初2语文教学任务中,有1篇写景作文,让我甚为苦恼,原因无他,班里这些十34岁的孩子们,即使节假日也被家长安排的辅导课程占得满满的,哪来的时间和心思去看看身边的景呢? 她们印象中“落叶像蝴蝶1样在空中翩翩起舞”不知是哪位前人留下的“牙慧”。所以周5的最后1节课,我与她们商量,趁秋意正浓,我们在校园里看看秋景,将所观所感真实的记录下来,完成1篇秋景散文,题目就叫《遇见秋天》。那天下午,很多老师都看见1群学生在中央大道旁的银杏树下叽叽喳喳 33两两坐在树下;几个女生在人工湖边给芦苇“画肖像”,几个调皮的男生之间互相品尝树上刚摘下的橘子,后来看他们在作文中写道:“原来橘子也不都是酸酸甜甜的,也有些偷懒的橘子是苦涩的。 ”我在旁边批注:所以我们要不负好时光,努力做个“甜甜的橘子”。更有写细心的同学问我同是1排的银杏树,有的满是黄叶,有的却多是绿叶,这是什么原因。 我忽然想起我的高中数学老师也曾在数学课上提出类似问题:正值春夏交替之际,为什么同1排的树木有的先生的枝繁叶茂,有的却枝头绿叶寥寥? 同学们都很好奇,老师便让我们勤于观察,思考作答。我记得那天中午放学,我骑着电动车路过桥时,倏忽间发现桥底河岸高低的几排树木果然是如老师所说,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枝头绿叶稀稀疏疏,回家查阅资料才发现,靠近岸边的树叶因为没有遮挡物,受阳光雨水比其他树木充沛,长势自是喜人。 秋天万物凋0程度不1也是此原理。那1刻我无比认同吴非在书中的这句话:“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1场演出。” 总的来说,1本好书不在于通篇都是至理名言,而是其中只言片语与你的生活有所交集,如此,你才会有所得、有所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人生。



6、满分作文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 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连声赞叹、大难当头、落花流水、人仰马翻、满腔悲愤、吾书至此、外御其侮、唯有联合、方能图存、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弥漫、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优美词语: 引以为傲、不屑1顾、恭敬、火冒3丈、攻势、逃之夭夭、得意洋洋、苦涩、侥幸、惟恐、履行、自言自语、伎俩、威慑、荒谬、唯唯诺诺、喧闹、1言不发、胆怯、挺身而出、毫不畏惧。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