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纪律意识?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如何发展
1、怎样培养孩子纪律意识?
改变孩子自由散漫、不受约束的习惯,家长除了多和孩子谈心、交朋友、现身说法外,还有可能离不开惩罚。因为在1定的时候,特定的环境下,惩罚还是会起到1定的效果的。只是要提醒那些疼爱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受到惩罚时,千万不要包庇,要让孩子体会自由散漫不受约束所带来的后果,承担应有的责任。比如,孩子因上课不顾课堂纪律,自己不向老师请假就上厕所,老师对其罚站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了批评,孩子可能会觉得没有面子,会和家长诉苦,反诉老师不让他上厕所,家长就不能盲目的顺着孩子的意图走。要摸清情况,分析孩子被惩罚的原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
2、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如何发展
1、从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喜欢玩游戏这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游戏规则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比如“开火车的游戏”,游戏规则是:火车开时,任何1个孩子都不能站起来。如果哪个孩子站起来就范规了,火车就会断开无法开下去。再如,打乒乓球,规则:首先争当“考官”,然后靠自己的本事依次“考试”,如果考上了就有机会和考官比赛,赢的方继续当考官,反之,继续排队参加下1轮考试。由于“游戏规则”是孩子自己制定的,所以,他们明白要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如果不遵守那就是被淘汰出局,多次被淘汰出局,最后就再没有人跟他玩了。对于1个孩子来讲,“没有人跟我玩”这是1种非常严厉的惩罚。因此孩子们都会非常遵守游戏规则的。这是培养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1个有效途径。
3、学生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将个体接受纪律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5个阶段: (1)强制阶段(0~6岁)。在这1阶段,由于儿童年龄很小,不懂得纪律约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可以主要使用强制方法来约束他们。 (2)强化阶段(6~9岁)。这1阶段的儿童开始知道行为后果对自己的影响,已经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事物了。对这个阶段的儿童使用强化的方式最有效。因此,教师的表扬和批评、班级或全校的评比、奖励都是十分有效的。 (3)遵从集体阶段(9~16岁)。这1阶段的儿童群体归属意识形成,开始认识到集体与自己的关系,产生集体荣誉感,十分看重集体荣誉。因此,可以利用集体作为强化的手段,用集体荣誉、集体要求来约束儿童的行为,使其遵守纪律。 (4)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
4、课堂纪律的发展阶段
课堂纪律的发展阶段如下:
1、反抗行为阶段。4—5 岁前的儿童多处于这1阶段。当教师或父母向儿童展示出强力的控制时,儿童的不良行为可以很有效地得到约束,反之,他们就可能不断表现出不良行为。
2、自我服务行为阶段。5—7 岁的儿童多处于这1阶段。学生很少具有自我纪律感, 表现得不稳定,为了避免出现纪律问题,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不断的监督。
3、人际纪律阶段。大多数中学生处于这1阶段。这1阶段的学生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让他们安静下来,他们就会安静下来。他们基本上不借助强力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