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教育有哪些,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儿童早期教育有哪些



1、儿童早期教育有哪些

早期教育是在专家指导下的家庭教育。针对0——3岁的婴儿的教育,是1种有组织、有目的,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教育活动,有效的促进正常健康的宝宝的智能发展。 教育的原则是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需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但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辅导家长,使之成为教育目标的共同执行者。 1.早期教育主要原则: 1)0岁起步原则 0岁是指生命诞生——胎儿开始的教育,至少丝毫不可忽视0——6岁人生发展最珍贵的黄金岁月的科学养育。 2)敏感期系统训练原则 婴幼儿心智发展有1个敏感期。在敏感期,婴幼儿以1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轻松地学会每样事情,对1切充满着活力和激情。因此,早期教育利用其敏感期特点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促进其心理正常发展,以免延误时机,给其发展造成障碍。 3)激发兴趣原则 兴趣是婴幼儿精神发育和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正确、浓厚的兴趣形成,本身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4)化难为易原则 在人才成长的路上会有很多学习难关,度过这些难关的最佳办法是——越是困难的事物越要早学,提前让孩子接触获得这个事物的初步印象,产生兴趣萌芽。世界上唯有婴幼儿最不怕难,他们的心中只有有兴趣和无兴趣之别,只有喜欢和拒绝之分,而丝毫没有困难和容易,怕和不怕的概念。 5)生活课堂原则 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活动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课堂,是婴幼儿唯1的课堂和幼儿的主要课堂,这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 2.教育的作用及5大领域:是使儿童在自然获得基本的行动与智力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对孩子的1切教育,都可以通过生活进行,智力及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 根据婴幼儿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早期教育重点进行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及社会适应行为5项教育内容。其理论依据是: 1)大运动:除了婴幼儿肢体发育的需要外,运动与动作还是婴幼儿认识世界与进行思维活动的方式。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分4阶段: * 0—2岁 感知运动阶段 * 2—7岁 前运算阶段 * 7—12岁 具体运算阶段 * 12岁… 形式运算阶段 蒙特梭利“儿童是通过运动来发展大脑的。……儿童通过运动来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儿童通过提高运动协调能力来完善自己的心理,进而通过心理来影响运动。” 儿童通过动作与运动来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认识客观世界。 人在3岁前主要通过发展和完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建立起自身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概念,从而开始人类思维活动。婴幼儿发展感知觉大部分是通过运动性动作完成,也就是说3岁前儿童的思维是以动作性思维为主。 帮助儿童发展大运动就是促进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完善自身的思维发展过程。 2)精细动作:促进儿童手的功能及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 手是人类智慧的工具;儿童是“手巧心灵”。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直接与大脑皮层的发育相连;儿童手的发展与心理发展相关。 蒙特梭利:“如果儿童不能使用手,他的性格形成就会处于1种很低的水准,表现为不听话,没有激情、懒惰和情绪低落。但能够使用手的儿童比不能使用手的儿童发展得更快,并且性格会比不能使用手的儿童明显要坚强。” 3)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建立良好的性格的重要条件。 语言的3种发展阶段: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婴儿期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需要发展婴儿对语言的记忆、理解能力。 * 0—12个月,婴儿语言的储备阶段。 * 12—16个月,婴儿开始口语萌芽阶段。 * 17—24个月,完整句掌握阶段。 * 24—36个月,主体语法掌握阶段。 婴儿需要把内外世界与语言相联系。需要提供最佳语言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完成把内外世界与语言联系的过程。 4)认知能力:儿童的全部智能由认知活动中获得。 * 婴儿期:建立主客体分离、客体恒久性、“认生”社会性人之概念。 * 12—24个月:无意记忆为主,对物品命名过程,掌握、认识亲人间的关系。 * 24—36个月:数前教育阶段开始,进行分类、归类、比较、配对、排序等方法训练,为发展儿童数学——逻辑思维打基础。开始有意记忆训练,增强记忆、理解、想象力训练。 5)社会适应行为:人1生的心理与性格素质的培养开端。“情商”的决定因素。 * 0—12个月,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建立,理解人的礼节性行为。 * 12—24个月,配合性行为,独立生活能力培养。 * 24—36个月,同伴关系、是非观念开端,情绪认知与控制。 在学习中儿童适应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对于我们集体性教学活动的接收过程,如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能 与老师与同伴大方相处、是否对陌生环境有相应的适应能力、是否过于任性难于管教等。

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2、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1)要正确理解早期教育,就要克服对其片面的、狭隘的理解,即把早期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开始的读写算等学业知识技能的灌输和训练。(2)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早期教育的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且适度地挖掘其各方面的潜能,提高儿童的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坚持使学前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地发展,坚持以学前儿童心理指导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早期教育目标的根本。通过早期教育能够发掘儿童潜在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和个性素质,为其今后进入社会与正规的学校生活打下基础。目前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从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全面人格的培养,尤其注重学龄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构成人的整个心理不可分割的有机统1体。它们互相关联,相互影响。盲目地追求某项技能的培养,可能会导致学前儿童负担过重,形成对学习的厌烦情绪,阻碍其今后的发展。因此,早期教育1定要遵循儿童好动、活泼的性格,按照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从体、智、德、美诸方面打下全面的基础。

儿童早期教育的建议



3、儿童早期教育的建议

儿童早期教育的建议 儿童早期教育的建议,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很多家长都是1个摸索的过程,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儿童早期教育的建议。 儿童早期教育的建议1 身体方面。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1点,即身体健康。0-6岁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良好性格方面。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别小看这些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绚丽的花。 智力开发。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1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1种乐器、学会1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1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家长给孩子实施了早教,针对1些家长在孩子早教中出现的1些误区,阳光宝贝在此也给大家1些建议:

1、养护和教育分不开:孩子的早期的教育和养护、保健是分不开的。孩子最初的发展能力是最快的.,对他的1生影响重要,机会决不要错过。 在养护时,与宝宝进行语言和感情的交流,就可以促进宝宝语言和情感的发展。早教不是教孩子知识和技能 ,而是引导宝宝感知、认识的过程,宝宝爬、站、走都是1种教育。

2、包办、放任都不可取:包办孩子应该学,应该做的事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看孩子在游戏中表现不佳,有时家长会为了自己的面子,3下5除2帮孩子弄好。这点阳光宝贝的专家们认为是不可取的。 因为孩子自己探索成功是最高兴的,孩子探索时,反复的过程是必须的。意识到包办不好,于是年轻的现代父母又走了另1个极端:放任。任孩子自由发展,把孩子往玩具中1扔了事。1岁左右,正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如果不管理孩子,孩子很有可能养成有头无尾,不认真做事的坏习惯。

3、给孩子思考的机会:现在有很多父母有时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会急于求成。拿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举个例子:自己的孩子的东西被其他孩子抢了,第1位母亲对孩子说,他抢你的,你也抢他的;第2位母亲让孩子要大度点;而第3位母亲让孩子自己想该怎么做。 阳光宝贝专家分析:“第1位的母亲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亲都这样教育孩子,将来孩子将生活在什么样的人际环境之中;第2位的母亲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还是第3位的母亲做法比较可取,给了孩子1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儿童早期教育的建议2 适合 儿童的早期教育

1、听觉系统训练:父母可在小儿周边不1样方位,用讲话声或玩具声训练小儿扭头找寻声源处,可挑选不1样节奏、速率、音调、旋律或不1样传统乐器弹奏出的歌曲或发音玩具,也可运用家里不1样物件撞击声如时钟声、敲碗声等,或更改对小孩说话的音调来训练小儿辨别各种声音。

2、视觉效果训练:宝宝仰卧,在小儿乳房上边用玩具,最好红颜色或黑与白比照独特的玩具吸引住小儿留意,并训练小儿视野随物件作左右、上下等方位健身运动,来刺激性视觉效果生长发育,发展趋势眼球运动的协调能力及灵活性。

3、触感训练:宝宝脸颊、嘴唇、眉骨、手指或脚指等处对触压觉很比较敏感,可运用手或各种形状、材质的物件开展触感训练,光洁的绸缎围脖、不光滑的麻纱、绵软的翎毛、棉絮、头驱动链、大小不1样的纯棉毛巾或海棉、各种形状的玩具均可让小儿造成不1样的触感感,有利于发展趋势小儿的触感鉴别工作能力。

4、味、嗅、温度等感知觉训练:运用生活起居,发展趋势宝宝各种各样觉得,如用餐时,用筷子蘸莱汁给宝宝尝1尝,吃水果时让宝宝闻1闻iPhone香气、尝1尝iPhone味儿,洗澡的时候,让小儿闻1闻香皂香气,用玻璃奶瓶喂母乳让小孩用力感受1下玻璃奶瓶的温度这些,均有利于宝宝感知觉的发展趋势。

5、方向听觉系统训练:训练小儿寻觅物件,用玩具声,吸引住小孩找寻上下左右不1样方向、不1样间距的发音源,以刺激性小儿方向觉工作能力的发展趋势,每天训练2-4次,每1次4-5分钟。

6、颜色认知训练:让小孩多看看各种各样颜色的绘画、玩具及物件,并告知小孩物件的名字和颜色,可使宝宝对颜色认知能力发展趋势全过程大大的提早。

[单项选择]儿童早期教育包括( )A. 认识能力培养B. 情绪调控能力培养C.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D. 以上都是E. 以上...



4、[单项选择]儿童早期教育包括( )A. 认识能力培养B. 情绪调控能力培养C.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D. 以上都是E. 以上...

D。

儿童早期教育的原则



5、儿童早期教育的原则

家庭早期教育特别关键,很多习惯养成、孩子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形成的,而且因为孩子完全是1张白纸,1旦接触世界,形成的印迹很难改变。因此,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教养、教育,就是对孩子的1生负责! 早期教养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适宜性。 遵循孩子成长发育规律,即使略微超前也要充分考虑其“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适宜孩子的个性特点。切不可揠苗助长,用成人的预设束缚孩子。

2、简单化、直观性。 婴幼儿是靠感官学习和认知这个世界的,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1定尊重孩子的认知特点,等1等孩子,把放低身段,和孩子同步,多以促进感知觉发展的方式--多看、多听、多触摸,刺激孩子感知觉器官的发展。

3、连贯性、连续性。智力发展遵循渐进的模式,从1个阶段进入到另1个阶段,按照认知的发展规律有步骤地持续进行,不能1蹴而就,也不能半途而废,随心所欲。

4、主动性。 孩子是在主动探索中适应环境,并与人、物和环境建立关系,因此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少1些包办与替代,激发孩子自己参与和体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需要。

5、多元化、多样化。每个人的智力因素、心理因素都是多元的。孩子的发展由智力培养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构成,不能由家长设定、不能1味跟风、模仿,不能拿其他孩子衡量自家孩子,更不能人为地偏重于某1方面,应通过实物、图片、玩具、游戏等多种方式,寓教于乐。

6、统1性、1致性。教养、教育的大方向应该1致,应该坚持原则。 家庭成员间持有不同的观点、想法是正常,但不能固执己见,应该注重沟通、协调,相互补充完善,相互接纳包容,让孩子感受到家庭、亲人间思想1致的过程是和谐的,这对孩子人格形成、心理健康特别重要。

7、监护性、督导性。 许多事情孩子并不能明辨是非,当然有些事情也不是非此即彼的,但原则问题必须从小就加以引导。成长过程中,孩子各方面能力不断提升,但尚有很多实现不了的地方,家长应适时地提醒和指导,正面引导和鼓励,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但不要越位、代替,更不要批评、指责、挑剔。

8、心身同步、保教结合。孩子先成人,才能成才。心身正常发育发展,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本钱。营养健康与智力开发密不可分,两者都要兼顾,相辅相成,在注重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孩子的饮食习惯和营养供给。 0-3岁的孩子需要:

1、关爱、呵护、照料。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和行为举止,是了解孩子有效的方式,也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异常情况,尽早予以挖掘、干预和训练。

2、依恋、安全感。健康的依恋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坚实后盾。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尤其是和母亲的依恋关系,让孩子对自我和世界充分信任,对未来才有良好的“预期”,充分的发展自己的潜力。3岁以前安全感的建立,决定孩子1生的发展。

3、信任。对孩子充满信任和信心,是发作内心的信任。每1个孩子都具备有待开发的学习能力,给予他们与之年龄、个性和人文层面相宜的欣赏与赞许,他们都会如期绽放。即使有某方面缺陷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突出的方面。

4、探索、体验。有意义的游戏、玩耍、活动、环境以及生活体验和积极探索,以及与成人的互动,都是适合孩子获得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方式。

5、和谐、1致。稳定而持续的家庭关系,相对和谐、连贯1致的教育观点,都会带给孩子不1样的感受,并将影响其1生的关系建立模式。 0-3岁的宝宝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周边环境、人互动模式的建立,都是从其所生长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人际模式中习得的,在矛盾、冲突、争吵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无法学会平静并能关注周围的世界,只有在与家人形成了温馨、融洽的关系时,才能从容应对挑战、冲突和压力,将温暖的家庭关系内化为成长力量。

儿童早期教育应该注意什么



6、儿童早期教育应该注意什么

心智培养不能生硬灌输   数千年来人们也总把教育与“传道、授业、解惑”连在1起,认为教育就是上课,是大人讲、孩子听的说教和灌输。不少家庭陷入了早期教育的误区:   例如重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活动,忽视同龄人的游戏、自由交往和人际关系的融合;重智力开发,忽视性格培养;重知识传授,轻心理发育;单纯把希望寄托在幼儿园和学校,忽视家庭早教的极端重要性;只顾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广泛兴趣的培养;1味的“血缘爱”、“溺爱”、“赏识”而毫不懂得“教育爱”和“双向爱”,还有人误以为早期教育是小学课程的下放和提前……这样就把早期教育的“经”念歪了。 5岁以下儿童不宜学钢琴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钢琴越早越好。但专家建议,5岁以下的幼儿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学习钢琴。 因为此时的孩子骨骼、关节还未完全发育,骨关节、韧带和骨节囊都较松弛,过早练习钢琴或练习时间过长、用力过猛,都会影响这些部位的发育,严重都还可能使骨骺受损。而骨骺会直接关系到骨骼的生长,手指骨关节骨骺受损以后,可能导致手指长短、粗细发生变化,严重者握拳都会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由于注意力不能十分集中,在练琴时会不自觉地扭曲身体,可能会造成脊柱侧弯、双肩高低不平衡、胸部左右不对称的情况。 着装教育影响孩子1生 着装是1种综合艺术,线条、色彩、结构等对儿童的行为、心理有很大影响。着装也可以说是成人对儿童早期审美教育的1种物化行为,这种教育和引导从儿童的视觉渴望那1刻开始,伴随孩子1生。 3岁—5岁的孩子,对色彩的认识逐渐成熟,这是培养儿童对色彩感受、形状认知变化、衣物贴身感受的时期。所以父母有针对性地进行着装教育非常必要。不全体,也不美观的着装,对孩子审美观的形成不利。 专家们认为,着装教育是1个社会问题,服装设计师有很大的责任,服装设计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儿童设计不同的服装,引导其对美的欣赏和接受,可以弥补父母审美的不足。国外学生着装多样,有便装、节日装、运动装等,孩子在不同的环境着不同的服装,能不断加深对服装文化的理解,也是1种文明的标志。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