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说课稿,幼儿园小班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1、小班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说课稿
作为1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说课稿 篇1
1、说教材 《好饿的毛毛虫》是1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它没有太多的文字,而是以孩子感兴趣的图画表现出来。根据星期几的不同,会吃不同的水果,数量和星期几有关系。书上还有小洞洞,而且可以看到虫子从小洞洞里爬出来,最后还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这个有趣的故事将语言、科学、数学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图画生动形象,非常符合小班幼儿天性好奇、爱观察的特点。 纲要中指出: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的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更好的发展。在纲要语言教案中强调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1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积极的应答环境。因此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求达到教育最优化。
2、说目标 依据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以及我班孩子的现有经验,我从知识情感、技能方面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欣赏绘本故事、了解毛毛虫的生长以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学说“星期X,他吃了X个XX,可它还是饿”。
3、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感知绘本故事的内容,学说“星期X,它吃了X个XX它还是饿” 难点是了解毛毛虫的演变过程。 为了完成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课件、大书、音乐、视频等
3、说教法 小班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物体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在活动中我采用演示法、直观教学法、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游戏法等来进行教学。从而更好的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实物的演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使孩子对绘本内容产生兴趣,迫不及待的想要看1看,通过谈话,提问的方法学习句式,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体验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既了解了毛毛虫演变成蝴蝶的过程,又体验了和同伴之间合作的愉悦。大书的使用将阅读活动渗透到今后的阅读活动中
4、说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先采用分段阅读故事,分段讲述的时候,结合自制的绘本ppt进行故事的讲述。我通过引导孩子自己观察,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孩子让孩子猜1猜,说1说“星X,他吃了X个XX还是饿”,注重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再完整欣赏故事、在欣赏故事的时候师幼1起绘制毛毛虫变蝴蝶的循环图,不仅将毛毛虫变蝴蝶的知识直观化了,也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最后进行表演的方法。
5、说教学过程 本活动分为3个环节: 第1环节:导入,出示实物,运用了演示法。目的通过实物的色彩形象的鲜艳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采用游戏捉迷藏的引导孩子仔细阅读绘本封面。 第2个环节:欣赏故事绘本,理解故事内容
1、分段欣赏故事 这1过程通过ppt课件,让孩子初步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学说“星期X,他吃了X个XX,可它还是饿”以此类推进行6以内数的点数。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星期1的时候,毛毛虫吃了什么东西? 毛毛虫星期1啃了1个苹果,还是饿,
2、星期2的时候,它吃了什么?那它吃了几个呢?星期2啃了两个梨子还是饿
3、星期3的时候,它吃了什么?它吃了几个呢?
4、星期4的时候,它可能吃什么?它会吃几个呢?
5、星期5的时候可能会吃些什么呢?会吃了几个呢?为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完整欣赏故事 通过观看绘本视频帮助孩子提炼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绘制生长循环图活动的难点通过孩子喜欢的动画效果直观的演示后,在经过图示的结合1下子就得到了解决。这1环节我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充分的采纳孩子们的想法,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第3个环节,表演《毛毛虫变蝴蝶》 幼儿和教师1起做毛毛虫在地上爬行着去“找东西吃”,吃饱之后开始“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裹起来不动,然后慢慢地破茧而出变成蝴蝶飞起来。 (让幼儿动起来,使幼儿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并且利用游戏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6、说教学效果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1开始的捉迷藏游戏环节是孩子们喜欢的,孩子的情绪非常的愉悦。最后的表演是非常好的。在轻松中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另外绘本大书可以填充到区角让孩子进1步的阅读。 小班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说课稿 篇2 背景说明 : 因为这1活动每个字都是自己设计的,完全是原生态的自创,本活动经过1研2研到最后成熟呈现,得到了同事和领导们的1致好评,现将活动教案和说课与大家分享,期待老师和各位学员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说设计意图: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说的是1颗虫卵经过太阳照射孵化成1条毛毛虫,毛毛虫吃了很多的水果和另外食物变成了1条很大的毛毛虫,再做成茧,最终变成蝴蝶的故事,故事除了让孩子们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生长历程,更重要的寓意是告诉我们吃什么东西都应该适量,不可贪婪,适合自己的才是最舒服的,教育意义深远。 我们小班组成员1起挖掘了绘本中的美术元素(那条可爱的毛毛虫),以吃毛毛虫吃了各种各样水果逐渐长大这1情景片段导入教学,进行了绘本美术原生态的教案设计,我用瓶盖印画的方式选用4种与常见水果匹配的颜料(红、黄、橘黄、紫)进行毛毛虫身体的表现,结合绘本情节,操作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如:第1天毛毛虫吃了2个苹果,就用瓶盖蘸红色印画身体,第2天毛毛虫吃了3个梨,就用瓶盖蘸黄色印画身体,毛毛虫吃了这么多水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孩子自由发挥想象。活动的重点是独立正确的拓印和添画完成作品,并能介绍自己印画的毛毛虫吃了什么水果?与身体印画的颜色相匹配。活动的难点是圆与圆之间要紧密衔接不分离,为此我在导入环节观察毛毛虫身体特征重点引导观察,在教师示范环节进行了问题设疑“为什么圆与圆之间要紧密相连?”,在个别幼儿尝试操作环节着重分析强调,在幼儿分组操作环节巡回指导提示身体不能分离,诸多的环节化难为易。并尝试让幼儿用圆、弯线、直线对毛毛虫眼睛、嘴巴、触角、脚进行简单的添画,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印画和添画,1条逼真形象的毛毛虫浮现在眼前,此时是孩子们享受成功喜悦的美妙时刻,情感目标在此体现。 最后的评价环节“你的毛毛虫吃了什么水果?”,“你这条毛毛虫在干什么?”与开始部分的问题首尾呼应,孩子们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除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之外,更能在此环节中充分体验自己操作成功的快乐与自豪。 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多种颜色拓印毛毛虫的身体,并能进行简单添画。 2.体验瓶盖印画和操作成功的快乐。 说活动重点 : 选用多种颜色印画,独立印画和添画完成操作 说活动难点: 身体的圆与圆之间紧紧衔接,将瓶盖放固定的颜料盘内不混色 说活动准备 : 课前已与幼儿阅读过绘本、PPT中部分图片、毛毛虫范画、幼儿操作用纸、(红、黄、橘黄、紫)颜色每组1盘、黑色勾线笔每人1支。 说活动过程:
1、欣赏绘本,引题激趣 1.师:故事中的毛毛虫吃了哪些水果? 2.这条毛毛虫长得怎么样?(身体、眼睛、嘴巴、触角、脚)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身体是衔接在1起不脱离。
2、出示范画,讲解示范 1.观察范画中几条毛毛虫的身体颜色,猜想原因所在? 2.出示作画主要工具(瓶盖和颜料),讨论怎么变出毛毛虫? 3.教师示范毛毛虫作画步骤 选择自己喜欢的1种颜色用瓶盖蘸色印画→圆与圆之间不能脱离→将瓶盖放于原来的位置→再选择另外盘里的颜色蘸色印画→画上圆圆的眼睛、弯弯的嘴巴→再画长长的触角许多的脚脚 情景导入语:毛毛虫好好饿,第1天吃了红红的苹果,第2天吃了桔黄的橘子,第3天吃了黄黄的梨,第4天吃了紫紫的葡萄、哈哈,毛毛虫不饿了,长得胖又大! 设疑:为什么毛毛虫的身体上的圆要紧紧的挨在1起? 4.个别幼儿尝试操作,纠误分析难点
3、分组操作,巡回指导 1.时刻提醒幼儿印画毛毛虫身上的圆要紧紧挨在1起 2.鼓励幼儿使用多种颜色操作 3.提醒幼儿瓶盖放于固定盘内再另取瓶盖 4.从固定圆位置大的这头开始印画 5.帮助能力弱不敢作画的幼儿
4、相互交流,作品展示 师:你的毛毛虫吃了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班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说课稿 篇3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儿童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1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为他们的想象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也给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带来鲜活的生机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像形态的生动彩鲜明的协调性。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1个完整故事,是图文合奏,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种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1门艺术,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象形态的生动鲜明协调。
1、说选材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说的是1颗虫卵经过太阳照射孵化成1条毛毛虫,毛毛虫吃了很多的水果和另外食物变成了1条很大的毛毛虫,再做成茧,最终变成蝴蝶的故事,故事除了让孩子们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生长历程,更重要的寓意是告诉我们吃什么东西都应该适量,不可贪婪,适合自己的才是最舒服的,教育意义深远。
2、说美术元素的挖掘 为了能较好的体现美术与绘本的有效结合,我们小班组成员1起挖掘了绘本中的美术元素(那条可爱的毛毛虫),并以绘本中毛毛虫吃了各种各样水果逐渐长大这1情景片段导入教学,进行了绘本美术原生态的教案设计,整个活动过程以好饿的毛毛虫吃水果为主线,让孩子在给毛毛虫吃水果的情景中用瓶盖印画毛毛虫的身体,采用情景导入全程应该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在情景中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说材料 这次活动中印画的主要工具是瓶盖,以前我们经常是利用瓶盖的镂空面进行作画,常见如印画泡泡,而用另1平面进行操作,我们4个小班都没有,所以此次操作也是我和孩子们的首次尝试,不光是印1个圆还要使用多种颜色印,并且圆与圆之间要相互衔接牢,有1定的挑战性,可以提升他们对瓶盖印画的已有经验。
4、说流程 我用瓶盖印画的方式选用4种与常见水果匹配的颜料进行毛毛虫身体的表现,结合绘本情节,在导入环节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即兴作画印画身体,与绘本紧密结合,如:第1天毛毛虫吃了2个苹果,就用瓶盖蘸红色印画身体,第2天毛毛虫吃了3个梨,就用瓶盖蘸黄色印画身体,此环节孩子们有意注意和兴趣点高而不用再去刻意的去示范。
5、说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也是活动的技能目是选择多种颜色正确拓印,并能进行简单的添画。在活动的各环节(如导入示范环节、幼儿个别尝试操作环节、小组操作环节)处处都蕴涵着重点,体现着重点。活动的难点是身体要紧密衔接不分离,为此我在导入环节观察毛毛虫身体特征重点引导观察身体,在教师示范环节进行了问题设疑“为什么身体要紧密相连?”,在个别幼儿操作环节着重分析难点,在幼儿分组操作环节巡回指导提示注意难点,诸多的环节化难为易。尝试让幼儿用圆、弯线、直线对毛毛虫眼睛、嘴巴、触角、脚进行简单的添画,通过能干的孩子们自己的印画和添画,1条逼真形象的毛毛虫浮现在眼前,此时是孩子们享受成功喜悦的美妙时刻,情感目标在此体现。
6、说评价 最后的评价环节“你的毛毛虫吃了什么水果?”,“你这条毛毛虫在干什么?”与开始部分的问题首尾呼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自己印画的毛毛虫吃了什么水果?与身体印画的颜色是否相匹配。孩子们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除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之外,更能在此环节中充分体验自己操作成功的快乐与自豪。
7、说反思 上完课,我如释重负,从绘本的选择,教案的设计,1研到2研,我经历了很多,收获了许多,最大的感触是自己设计教案的能力有所提升,对重难点的定位和把握更加准确和明白了,我和组长晓英的课都是原生态的,每1个字都是自己的精心设计的,活动中的闪光点是取点好、重难点把握到位、幼儿作品美观,不足之处是范画有点画蛇添足没有作用、讲解和操作环节时间浪费很多等。 如果再让我上1次,我想我会上得更完美。谢谢组长给我这么1次全新的尝试(绘本美术教学)和挑战(自己设计教案),上课的过程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有这么多同仁在帮助着我,不管结果如何,只要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成长,那么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让我们永远在“践行出真知”伴随下茁壮成长吧! 拓展: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
1、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掌握毛毛虫的生长演变过程。 2.了解其他1些特殊动物的生长演变过程。 3.学习为小书编写页码。
2、活动准备 ppt、白纸、固体胶
3、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了解毛毛虫的演变过程 1.(先打开幻灯片)今天,老师带来了1个故事,你们看,这是什么?(毛毛虫) 对,就是1个关于毛毛虫的故事,认识字的宝贝和我1起念《好饿的毛毛虫》。 2.(不开)毛毛虫小时候是什么样?(孩子回答以后幻灯)你看到了什么?这颗小小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毛毛虫小时候。 3.(开)你看到什么?毛毛虫怎么样?(等孩子说完再用书面语讲述故事) 4.(开)这里的毛毛虫在干什么呢? 5.(开)直接讲述。 6.(不开)星期3它啃穿了什么呢?谁来说? 7.接下来星期几了?会找到几个好吃?(开)请谁来说(个别)语言能力强要求说完整 8.(开)星期5,谁来说?(看不清楚是吧,那是桔子) 9.(开)星期6,这么多东西,这回你们要仔细看,毛毛虫啃穿了的到底是哪1些呢?(孩子们说) 请你先说给旁边小朋友听,等1下我要请能干的、能说完整的宝贝说被我们听。 10.(不开)吃了那么多东西,你们才毛毛虫吃饱了没有?是吗?毛毛虫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往下看(开) 毛毛虫什么样子了?是的,它现在胖嘟嘟的,1点也不饿了。 (鼠标指茧)这是什么? 原来这是毛毛虫绕着自己的身体为自己造的1个叫“茧”小房子,那毛毛虫呢?它去哪里了? 哦,是的,它在里面,这时候它有另外1个名字,叫做蛹。 11.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刚才故事讲了1只毛毛虫长大的过程,先是这个小小的什么?慢慢的变成了1只小毛毛虫,经过很长的时间,吃了很多的东西,变成了蛹,最后终于变成了蝴蝶。 你发现了什么?(它叫什么?)卵 它叫什么?毛毛虫;他们的名字1样吗?他们长的1样吗? (2)讨论、了解1些动物的特殊演变过程 1.除了毛毛虫会变蝴蝶,还有哪些小动物有特殊的生长演变过程? 青蛙:春天到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找了1个安全的地方,产下了好多卵,卵在水里觉得好舒服。有1天卵变成了小蝌蚪,1大群小蝌蚪快乐的在水里游来游去,过了1段时间,小蝌蚪长出了后退,又过了1段时间,小蝌蚪长出了前腿,尾巴慢慢的变短,渐渐的小蝌蚪就变成了青蛙,和妈妈长得1模1样。 飞蛾:秋天,蛾妈妈找到1片漂亮的桑叶,把卵轻轻的产下了。卵宝宝安静的躺在桑叶上,有1天卵宝宝变成了1条又小又瘦的蚕,蚕马上就开始吃桑叶,越吃身体就越大,越吃身体就越胖,终于1天,蚕吃饱了,它就为自己做了1个叫做茧的小房子,自己躲在房子了变成了蛹,1段时候过后,它咬破了自己的小房子,变成蛾飞出来了。 蜻蜓:夏天快要结束,秋天马上就要来了,蜻蜓妈妈赶紧把自己的卵产在水里,让卵在水里自由的游泳,游着游着,卵变成了稚虫(水趸),稚虫也生活在水里,至少1年以后他们就会变成会飞蜻蜓。 (3)幼儿操作,制作小书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动物的特殊演变过程,我们来做1本关于动物成长的书吧。 你们知道1本书有什么?(封面,页码,封底)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读后感 天我读了《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作者是艾瑞·卡尔,明天出版社出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 “月光下,1颗小小的蛋躺在叶子上。 星期天早上,暖和的太阳升起来了。‘啵’1声,1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了出来。 它要去找1些东西来吃。 星期1,它吃了1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2,它吃了两个梨,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3,它吃了3个李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4,它吃了4个草莓,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5,它吃了5个橘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6,它吃了1块巧克力蛋糕、1个冰激凌甜筒、1条腌黄瓜、1块奶酪、1截火腿、1根棒棒糖、1块樱桃派、1条香肠、1个纸杯蛋糕和1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虫的肚子好痛! 第2天,又是星期天了。毛毛虫吃了1片又嫩又绿的叶子,觉得舒服多了。 现在,毛毛虫不觉得肚子饿了。它不再是1条毛毛虫了。它是1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 它造了1间小房子,叫做‘茧’,它自己包在里头。它在里头住了两个多星期,然后,把茧咬破1个洞,钻了出来······ 啊!毛毛虫变成了1只漂亮的蝴蝶。” 从这次读了《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我懂得了,要学会节约东西,不要浪费粮食。 爸爸的话: 女儿,我希望你能像好饿的毛毛虫那样,总有1种饥饿的感觉,吃苹果、吃梨、吃李子、吃草莓、吃橘子,总是感到很饿很饿,吃巧克力蛋糕、吃冰激凌甜筒、吃奶酪、吃香肠······如饥似渴,多吃知识,多积累能量,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直到最后才能破茧成蝶,化为1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于天地间!。
2、幼儿园小班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作为1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1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1样的。
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1样”。
3、在学学、说说、做做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比较情况。 活动难点: 比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断。 活动准备:
1、KT板制作大饼。
2、《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图书。
3、自制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本好看的故事书,小朋友想看吗? 出示图画书1:看,这是什么呀?(大饼)这块大饼是小猪做的,它做了1块好大的饼,累的睡着了,等他醒来1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出示教具:大饼)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那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教师出示大饼:看看大饼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状 的?(半圆形的)帮小猪猜猜是谁咬了他的大饼?(幼儿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2.理解故事
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出示图画书2) 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 小猪会怎样问它呢?(请幼儿问) “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1口,啊呜!”(取走大饼1小块) 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大饼是3角形(因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3角形,所以要出来的牙印是3角形) 和原来的那个牙印1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小猪说:嗯,果然不1样。(出示图画书3)
2、(出示图画书4)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小猪会怎样问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说:“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说完兔子在大饼上咬了1口,啊呜!(取走1块),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3瓣嘴、门牙) 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1样。(出示图画书5)
3、(出示狐狸的牙印)猜猜这是谁的牙印?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1问… “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不是我,狐狸在大饼上咬了1口,啊呜(取走大饼1小块)”狐狸在大饼上咬了1口是怎么样的。(大大的3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1样吗? 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出示图画书6)小猪会怎么说呢?(果然不1样。) 4 、小猪又遇见谁了?(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猜猜鳄鱼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鳄鱼说: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1口,(取走大饼1块)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1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出示图画书7)小猪会怎么说?(果然不1样。)
5、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1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河马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1口是小小的3角形,小兔的是3瓣嘴, 狐狸咬了1个大3角,鳄鱼咬掉了1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1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
6、教师继续讲述结尾: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1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1边嚼着大饼1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真是1只糊涂的小猪呀!
3、送饼干
1、老师这里有许多小饼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们咬的呢?
2、(分别出示不同缺口的饼干)让小朋友猜猜是谁咬的,然后请个别幼儿送给相应的小动物。(送的时候说1句我送饼干给你吃)
3、这里还有许多饼干,都是这些小动物咬的,请小朋友每人拿1块饼干,仔细看1看饼干缺口是什么样子的,和谁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给谁。
4、集体检查送的是不是正确。(请个别幼儿检查)
4、完整地欣赏故事。 完整展示图画书,教师讲述故事。
5、结束活动: 韵律《饼干歌》 小猪谢谢你们帮助了他,他还想请你们和他1起做饼干呢! 饼干做好了吗?我们1起洗小手,去吃饼干,看看宝宝咬下来的缺口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篇2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完整地表达1句话: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1样的。
3、在“咬1咬”的环节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准备: 课件大饼人手1块咬有动物牙印的“饼干” 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今天杨老师带来了1个和大饼有关的故事,小朋友有没有吃过大饼呀?大饼是怎么样的呀?
2、我们1起来看看故事中的大饼是怎样的。
3、这个大饼是谁做的?
2、结合课件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继续讲述:原来是小猪做的呀,小猪做完大饼太累了,就躺在大饼上睡着了,可是等它醒来1看……
2、咦,大饼和开始有什么不1样?(被人咬了1口)咬的这口是怎样的呀?小猪说:“我刚才睡着了,你们有没有看见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呀?”那我们跟着小猪1起去问问是谁咬了它的大饼。
3、小猪碰到小动物(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
1、小猪碰到小鸟教师:“小猪碰到了谁?你们猜,小猪会对小鸟说什么?”(那我们1起来听听小猪是怎么说的)小猪说:“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幼儿学说这句话)“不是我,不信的话能让我在你的大饼上咬1口吗?”说完,小鸟就在大饼上咬了1口。“小朋友们看,上面和下面的牙印哪个才是小鸟咬的呀?师:哦,这个尖尖的牙印是小鸟咬的,那弯弯的牙印是谁咬的呢? 引导幼儿学说小猪和其他动物说的话
4、师:都不是这些动物咬的,那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播放课件师有感情讲述)
5、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
3、完整阅读故事 师:这个故事好玩吗?现在杨老师和你们1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
4、咬1咬
1、出示牙印,幼儿说出是谁咬的。
2、师:小朋友们真棒,为了表扬你们,杨老师奖励你们每人1块大饼,也奖励我自己1块好吗?(师咬1口)这是谁的牙印,你们想咬咬看吗?
3、幼儿边咬大饼边比较牙印的不同。 活动反思: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1个轻松诙谐的绘本故事,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看到最后,结局令人感到意外,让幼儿体验到了绘本故事带来的快乐。因此这个故事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是幼儿感兴趣的。 活动中的3个目标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包含了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活动过程紧紧围绕这3个目标设计,我在导入环节中以谈话为主,谈话的内容与幼儿切身经验有关,因此幼儿都能大胆地交流,也能马上投入到活动当中。接下来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故事,进入活动的第2环节——“谁咬了我的大饼”,也是活动的重点环节,课件中生动的画面1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让幼儿对不同动物在大饼上的牙印有了直观的对比感受,激发了他们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的欲望。在引导幼儿尝试完整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这1环节,目标是层层递进的,
1、让幼儿听小猪说。
2、教师引导幼儿1起说。
3、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单独说。
4、鼓励全班幼儿1齐说。最后活动在“咬1咬”的轻松氛围中结束,在这1环了中,幼儿既能亲口尝到大饼又能把自己的牙印和动物的牙印做对比,幼儿的兴趣很高。 不足之处: 在复述故事的环节中,可能是因为幼儿已经知道了故事结果,所以没有兴趣再去听这个故事了。因此,复述故事这个环节显得很牵强,活动中我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如果及时地跳过复述故事这1环节或换成故事表演可能会好1些。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篇3 设计意图 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是1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小猪1次次地让1些动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饼上咬上1口,就是想看看动物们的牙印,以此找到那个趁自己睡觉而偷咬自己大饼的动物。该绘本语言重复简短,画面夸张形象,而且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动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牙印。在活动的设计上,我紧紧抓住齿印这个线索,引导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在这块大饼上留下的不同齿印,从而帮助小猪找出这个咬大饼的真正“小偷”,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对于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让孩子们在“设悬-释悬-设悬-释悬”这样 的结构下逐步深入,这样的方式也使得重复的故事情节和对话变得生动有趣。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参加分享活动,1起品尝饼干,观察比较自己和别人的齿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1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难点: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1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大饼教具; 2.饼干若干,小毛巾若干; 3.《谁咬了我的大饼》PPT; 4.小猪、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图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大饼,激发幼儿的兴趣。 1.神秘出示大饼教具:“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大饼。猜1猜,这个大饼是谁做的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猪图片,原来呀小猪做完大饼太累了,他躺在大饼 上面睡着了。可是1觉醒来发现——大饼怎么样了?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幼儿 猜测) 3.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走到幼儿座位问个别幼儿“xx,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让幼 儿初步感知句型。通过出示被咬的大饼,设置悬念,引导幼儿猜想,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为下面幼儿学说句型做铺垫。
2、出示图片,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并出示直观教具大饼,通过 对比动物牙印描述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 1.这时,小猪碰到了谁?你们猜,小猪是怎么问小鸟的?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 2.小鸟咬了1口大饼,“咔嚓”!它的牙印是怎样的?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 方? 3.它的牙印和大饼上之前的牙印1样吗? 4.那么是小鸟趁着小猪睡觉,偷偷咬了它的大饼吗? 小结:小鸟的嘴巴咬出的1口是小小的3角,而之前那1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不 是小鸟咬的; 5.以此类推同样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小兔(小兔的牙印是3瓣嘴,而之前那1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狐狸(狐狸咬掉了1个大3角)鳄鱼(鳄 鱼咬掉了个大锯齿)河马(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都不是这些小动物咬的,那究竟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
3、完整欣赏 PPT,进1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1起来看1看故事。 2.播放 PPT,教师有感情讲述。 3.教师:现在,你们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了吗?
4、品尝饼干,感受自己的齿印。 小动物们都吃到了饼干,你们想吃吗?小猪也给你们送来了饼干。大家比比看:你 和你旁边小伙伴留在饼干上的牙齿印1样吗? 活动总结 《谁咬了我的大饼》比较适合孩子,富有童趣,重点围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展 开活动,过程中幼儿充满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故事中为了弄清楚“是谁咬了大饼”,相继出现了5个小动物,通过 PPT 的展示,小猪带着大家去验证,5位小动物都通过咬大饼去证明那1口和自己没关系,这个悬念1直留到故事最后,才明白这1口是小猪自己咬的,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这富有戏剧性的 故事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刚开始我设置悬念用猜测想象,激发兴趣,导入故事,出示第1张图片时幼儿1下子看出了是1块大饼;接下来,我继续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说1说,跟着老师欣赏故事。我觉得在这个部分要让孩子感受绘本有趣的情节还是比较难的,简单的故事,重复的内容要想 上的生动,老师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语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没有好好琢磨 出童趣的语言,没有以小班实际年龄特点出发,给这节课打了折扣。另外,在观察动物齿 印的时候,我会鼓励幼儿学会比较,从而进行判断,得出结果。借助饼干图片,我带领幼 儿开展“找1找”的游戏,根据自己手里饼干上的牙印去判断是哪位小动物的咬的,尽管有部分幼儿1时间还判断不出,贴错了,但是经过对比以后,都有了进步。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咬痕特征。并根据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能完整的语言来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重点难点 1.难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咬痕特征。并根据特征进行判断。 2.重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能完整的语言来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ppt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及操作板;不同咬痕的饼卡片若干;
1、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小猪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出示小猪图片)这是谁啊?嗯,小猪做了1个大饼,这个大饼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出示自制大饼) 师:(教师讲述故事)小猪做了1个大饼,累的在大饼上睡着了。等它醒来1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小朋友,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你们看1看,这1口咬的是什么形状?(半圆形) 师:你们觉得会是谁咬的呢? 2.幼儿猜测。 师:嗯,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看看小猪是怎么做的。 2.结合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1)了解故事的第1部分 师:我们先1起来问问小鸟,好不好?(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师: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我们听听小鸟是怎么说的? 活动过程 师:是不是小鸟咬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从牙印上分析不同) 小结:小鸟的嘴巴咬出的1口是小小的3角 ,而那1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不是小鸟咬的。 师:我们再去问问小兔吧。(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师:你们觉得是小兔咬的吗?我们听听小兔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从牙印上分析不同) 小结:小兔的是3瓣嘴,而那1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我们1起来说说小猪是怎么问小鸟和小兔的吧! 师:我们在去问问狐狸吧,狐狸又会怎么回答呢? 师:你觉得是狐狸咬的吗?狐狸会在大饼上咬出什么形状呢? 小结:狐狸咬出的缺口是尖尖的大3角。 师:小猪又问了谁?他会怎么问呢?鳄鱼又会怎么回答呢? 师:你觉得鳄鱼会在大饼上咬出什么形状呢? 小结:鳄鱼咬掉了1个大锯齿。 师:请幼儿问问河马“河马,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河马没有回答,轻轻的 张开大嘴巴,啊!河马把大饼怎么了? 小结:河马的嘴巴很大,有许多方方的牙齿。 (2)结合图片,猜测第3部分。 师:小猪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啊呜”他也在大饼上咬了1口。吧唧吧 唧,他1边嚼着大饼,1边想: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 师: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你从哪里知道 的?小结:原来小猪咬过的痕迹和大饼上留下的痕迹1模1样。 (3)操作活动
1、Miss 刘给你们准备了很多被小动物咬过的饼,你们来帮他们找1找,哪个是他们吃的,请你送给它们。
2、请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孩子们复习故事内容,
3、操作板展示,提升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1开始就设置悬念“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故事时候,发现小朋友们对于图 画的观察很仔细,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每种小动物的咬痕特征,在猜测、观察、 活动反思 发现、表演的过程中使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是给予孩 子们重复故事内容的机会较少。老师应该多创造些机会让幼儿自己来讲述故事内 容,在最后的操作环节中,孩子们通过找出相应牙齿的大饼,加深了孩子们们对动 物牙印的进1步认识,达到了制定好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1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3、喜欢绘本,体验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猪、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图片,大饼活动教具。 活动过程:
1、观察大饼,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PPT大饼,教师讲述:有只小猪特别能干,他做了1块饼,大饼是什么样子的呢?
2、出示大饼教具,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大饼是圆圆的,大大的。
3、教师接着讲述:小猪做完大饼,累得睡着了。可是1觉醒来发现……咦,大饼怎么样了?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幼儿猜测)
4、教师边操作大饼教具边走到幼儿座位问个别幼儿:“xx,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幼儿:“不是我”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
2、依次出示动物图片,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并出示直观教具大饼,通过对比动物牙印描述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
1、教师:“小猪碰到了谁?你们猜,小猪是怎么问小鸟的?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学说: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小鸟咬了1口大饼,它的牙印是怎么样的?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操作大饼教具,并引导幼儿观察两个牙印。)
3、它的牙印和大饼上原来的印子1样吗?
4、那么是小鸟趁着小猪睡觉,偷偷咬了它的大饼吗?(学说:嗯,果然不1样)
5、以此类推同样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小兔、狐狸、鳄鱼、河马在大饼上留下的牙印,并学说它们之间的对话。
3、完整欣赏PPT课件,进1步了解故事内容和动物之间的对话。
1、教师:“都不是这些小动物咬的,那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我们1起来听1听故事。”
2、播放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3、教师:“现在,你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了吗?”
4、再次操作大饼教具,并观察小猪自己的牙印来验证故事最后的结果。
5、教师小结:原来是粗心的小猪,自己咬掉了大饼,却到处去问别人。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想小猪1样粗心大意哦!
4、游戏:送饼干,巩固对不同动物牙印的认识。
1、出示被咬过的不同牙齿印的饼干,让幼儿分辨是谁咬的。请把饼干送给相应的动物。
2、请幼儿为小动物送饼干。(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知道这些小动物的牙印是什么样的,那你们还想知道自己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师在教室里为你们准备了饼干,请你们回到教室去咬1咬、看1看好吗!。
3、幼儿园中班绘本怎么制作
如何自制绘本呢?
1、首先要选定内容
小班:侧重于亲子制作,记录幼儿生活经验、1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或喜爱的事物。
中大班:围绕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根据自己喜爱的书籍、故事情节进行创编、续编。
2、选定材料、设计页面
选择制作绘本材料(主要材料有卡纸、白纸、牛皮纸等,辅助材料有:轻泥、树叶等自然材料根据绘本内容选择)。
页面设计:根据构思编好故事情节制定页码。如果创作的故事标注为10页,就是12页,需要加上封面和封底。
3、作画
从正文开始画,使用幼儿自己擅长的工具,水彩,蜡笔,水粉、撕贴、照片、立体手工或平面图画等。
4、配文字
大班幼儿可在家长的指导下尝试自己配文,注意与图画布局协调,中小班孩子让父母帮助配文。
5、完成封面、封底、扉页的设计和制作
封面和封底的材质最好是硬质材料或不易破损的材料,方便绘本保存。
6、装订
将绘本装订,可用的材料有:订书机、或用打孔机打洞用绳子固定、图书专用开口圈等。
童年只有1次,
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自己的绘本!
记录他们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
4、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作为1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1 活动目标 1.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咬痕特征。并根据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能完整的语言来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重点难点 1.难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咬痕特征。并根据特征进行判断。 2.重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能完整的语言来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ppt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及操作板;不同咬痕的饼卡片若干;
1、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小猪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出示小猪图片)这是谁啊?嗯,小猪做了1个大饼,这个大饼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出示自制大饼) 师:(教师讲述故事)小猪做了1个大饼,累的在大饼上睡着了。等它醒来1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小朋友,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你们看1看,这1口咬的是什么形状?(半圆形) 师:你们觉得会是谁咬的呢? 2.幼儿猜测。 师:嗯,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看看小猪是怎么做的。 2.结合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1)了解故事的第1部分 师:我们先1起来问问小鸟,好不好?(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师: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我们听听小鸟是怎么说的? 活动过程 师:是不是小鸟咬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从牙印上分析不同) 小结:小鸟的嘴巴咬出的1口是小小的3角 ,而那1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不是小鸟咬的。 师:我们再去问问小兔吧。(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师:你们觉得是小兔咬的吗?我们听听小兔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从牙印上分析不同) 小结:小兔的是3瓣嘴,而那1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我们1起来说说小猪是怎么问小鸟和小兔的吧! 师:我们在去问问狐狸吧,狐狸又会怎么回答呢? 师:你觉得是狐狸咬的吗?狐狸会在大饼上咬出什么形状呢? 小结:狐狸咬出的缺口是尖尖的大3角。 师:小猪又问了谁?他会怎么问呢?鳄鱼又会怎么回答呢? 师:你觉得鳄鱼会在大饼上咬出什么形状呢? 小结:鳄鱼咬掉了1个大锯齿。 师:请幼儿问问河马“河马,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河马没有回答,轻轻的 张开大嘴巴,啊!河马把大饼怎么了? 小结:河马的嘴巴很大,有许多方方的牙齿。 (2)结合图片,猜测第3部分。 师:小猪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啊呜”他也在大饼上咬了1口。吧唧吧 唧,他1边嚼着大饼,1边想: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 师: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你从哪里知道 的?小结:原来小猪咬过的痕迹和大饼上留下的痕迹1模1样。 (3)操作活动
1、Miss 刘给你们准备了很多被小动物咬过的饼,你们来帮他们找1找,哪个是他们吃的,请你送给它们。
2、请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孩子们复习故事内容,
3、操作板展示,提升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1开始就设置悬念“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故事时候,发现小朋友们对于图 画的观察很仔细,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每种小动物的咬痕特征,在猜测、观察、 活动反思 发现、表演的过程中使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是给予孩 子们重复故事内容的机会较少。老师应该多创造些机会让幼儿自己来讲述故事内 容,在最后的操作环节中,孩子们通过找出相应牙齿的大饼,加深了孩子们们对动 物牙印的进1步认识,达到了制定好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2 设计意图: 《纲要》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1个非常具有趣味性的科学性绘本。我为幼儿设置了绘本中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阅读绘本、观察牙印、比较不同,从而分析、推论出牙印的不同源于牙齿的形状不同,嘴巴的大小不同等等。最后,在绘本中结束活动,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1样的,并能进行配对。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留意生活中自己牙齿留下的痕迹。 2.材料准备:(1)绘本《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大书;(2)大饼教具;(3)被各种动物咬了的不同形状的小饼干;(4)音乐《饼干操》。 3.场地创设:大树、池塘等场景,小鸟、小兔子、狐狸、鳄鱼、河马动物形象置于场景中。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阅读绘本 (1)以故事内容导入,提出疑问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1本非常有趣的书。 师:“小猪做了1个好大的饼”(拿出来),唉,累死了,我都想睡1会儿了!你们帮我看好了大饼啊,千万不能让谁偷咬了! 师:咦(手指),是谁咬了我的大饼?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是不是你偷咬的啊?肯定是你偷咬的!那是你们咬了我的大饼吧! 师:都不是你们,难道,是他们(场景中的小动物们)咬了我的大饼?你们帮我去问问看! (分析:情境导人,让幼儿自然而然进入故事情境中,进行探索。) (2)观察、比较、验证嘴巴形状不1样、大小不1样、牙齿不1样,咬的牙印就不1样。 师:孩子们,你们问的怎么样啊?是不是他们咬的? 师: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那我们1起来问问看。 观察1: 师:先来问问小鸟:“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不是我,不是我!” 师:小鸟说……(不是它)为什么小鸟说不是它呢? 那我们请小鸟咬1口给我们看看。 师:哎,我的大饼是小鸟咬的吗? 为什么不是小鸟咬的呢?(将半圆形和小鸟咬的3角形对比:不1样,哪里不1样?形状不1样)小鸟咬的是什么形状?那为什么小鸟咬的是3角形呢?(小鸟的嘴巴尖尖的,3角形)哦,原来这跟小鸟的嘴巴有关系,小鸟的嘴巴是小小的、尖尖的3角形,所以它咬出来的大饼就是……。 观察2: 师:果然不是小鸟咬的!那是谁呢?我们再1起来问问小兔子吧! “小兔,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不是我,不是我!” 师:兔子也说(不是我)。怎么办? 师:那小兔子你也咬1口给我们看看。 师:是小兔子咬的吗?为什么不是?小兔子咬的是这样的!为什么小兔子咬的是这样的呢(因为小兔子的嘴巴)哦,小兔子的嘴巴就是1瓣、两瓣、3瓣,而且他的什么也很特别啊(牙齿)他有两颗大门牙!所以小兔子咬的就是有两颗大门牙、1瓣、两瓣、3瓣。 观察3: 师:也不是小兔子咬的。唉,那问问……去。 师:“狐狸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不是我,不是我!” 师:狐狸说…… 师:怎么证明?(也请狐狸咬1口) 师:狐狸咬的跟我这个(不1样),狐狸咬的是(3角形),因为狐狸的(嘴巴)就是(3角形)。 观察
4、5: 师:唉,你们帮我问了这么多,都不是他们咬的。想必也累了吧,要不这样,你们先休息会吧。我自己来问问鳄鱼,还有河马。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不是我,你看。”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不是我,你看。” 师:孩子们,你们休息好了吗?我也问好了。 师:这两个是他们咬的牙印,跟我的这个(不1样),所以是他们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的) 师:那你知道这个(指着鳄鱼的牙印)是谁咬的吗?你怎么知道?真的哎,你们真的很厉害! 师:这个(画出河马的牙印)呢?因为…… 师:哎呀,都不是他们咬了我的大饼啊! (分析:观察、比较、验证,这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素养,让幼儿在情境中探究具有趣味性,增强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热爱科学探究活动。) 2.根据不同的牙印进行配对 师:哎呀,都不是他们咬了我的大饼啊? 师:唉,我的大饼你咬1口,他咬1口都被分掉了!我的肚子饿死了! 我要再来多做些大饼!你们跟我1起做好吗? (饼干操) 师:哇,我做了这么多大饼!这回我1定要保管好,可不能再让哪个小馋猫偷咬了!你们1定要帮我看好啊! 师:我再睡1会啊! 师:啊,睡的好香啊!我的大饼没被谁咬吧?太好了,我来尝1尝! 师:哎,又是谁咬了我的大饼? 师:你们1个人拿1个帮我看看! 师:你的是谁咬的?你的呢?你的呢?也可以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1说。 师:这样吧,你觉得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就请你送到他的嘴巴里。 检查: 我们1起来看看,你们有没有都找对哦! 集体观察、个别纠正,请送错的小朋友自己来纠正。 (分析:通过认识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是孩子对自己的肯定。) 3.揭晓谜底,在绘本中结束活动 师:你们真的很棒啊,都送对了。 师:可是,我的大饼到底是谁咬的呢? 师:要不我们来看看书,也许里面会有答案呢! 师:是谁咬的啊?哦,原来是小猪自己咬了自己的大饼都不知道,真是个糊涂的小猪啊! (分析:在故事中结束活动,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为课后的拓展延伸做准备。) 活动反思: 1.活动源于绘本,活动源于生活,因此,活动源于发现。 活动内容源于绘本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非常具有趣味性,适合小班孩子阅读;活动内容更加源于生活: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我的牙齿掉了,我咬东西的时候不太方便,而且咬出来的形状前后都不1样了。这是为什么呢?能否利用有趣的绘本,引导幼儿进行生活中的探索和发现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形成了这样1节生动的科学活动,可见,活动源于我们适时的发现和挖掘。 2.科学活动在于:观察、比较、验证、得出推论、结论。 正如《纲要》中所说: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科学首先需要观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有发言权,这也是我们要带给孩子的1种品质,细心观察的1种品质。充分观察之后自然而然地进入比较,有比较才会有分析、有结论,才能够引导幼儿进入情境,进入科学的探究中。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3 设计意图 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是1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小猪1次次地让1些动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饼上咬上1口,就是想看看动物们的牙印,以此找到那个趁自己睡觉而偷咬自己大饼的动物。该绘本语言重复简短,画面夸张形象,而且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动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牙印。在活动的设计上,我紧紧抓住齿印这个线索,引导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在这块大饼上留下的不同齿印,从而帮助小猪找出这个咬大饼的真正“小偷”,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对于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让孩子们在“设悬-释悬-设悬-释悬”这样 的结构下逐步深入,这样的方式也使得重复的故事情节和对话变得生动有趣。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参加分享活动,1起品尝饼干,观察比较自己和别人的齿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1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难点: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1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大饼教具; 2.饼干若干,小毛巾若干; 3.《谁咬了我的大饼》PPT; 4.小猪、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图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大饼,激发幼儿的兴趣。 1.神秘出示大饼教具:“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大饼。猜1猜,这个大饼是谁做的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猪图片,原来呀小猪做完大饼太累了,他躺在大饼 上面睡着了。可是1觉醒来发现——大饼怎么样了?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幼儿 猜测) 3.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走到幼儿座位问个别幼儿“xx,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让幼 儿初步感知句型。通过出示被咬的大饼,设置悬念,引导幼儿猜想,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为下面幼儿学说句型做铺垫。
2、出示图片,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并出示直观教具大饼,通过 对比动物牙印描述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 1.这时,小猪碰到了谁?你们猜,小猪是怎么问小鸟的?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 2.小鸟咬了1口大饼,“咔嚓”!它的牙印是怎样的?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 方? 3.它的牙印和大饼上之前的牙印1样吗? 4.那么是小鸟趁着小猪睡觉,偷偷咬了它的大饼吗? 小结:小鸟的嘴巴咬出的1口是小小的3角,而之前那1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不 是小鸟咬的; 5.以此类推同样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小兔(小兔的牙印是3瓣嘴,而之前那1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狐狸(狐狸咬掉了1个大3角)鳄鱼(鳄 鱼咬掉了个大锯齿)河马(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都不是这些小动物咬的,那究竟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
3、完整欣赏 PPT,进1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1起来看1看故事。 2.播放 PPT,教师有感情讲述。 3.教师:现在,你们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了吗?
4、品尝饼干,感受自己的齿印。 小动物们都吃到了饼干,你们想吃吗?小猪也给你们送来了饼干。大家比比看:你 和你旁边小伙伴留在饼干上的牙齿印1样吗? 活动总结 《谁咬了我的大饼》比较适合孩子,富有童趣,重点围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展 开活动,过程中幼儿充满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故事中为了弄清楚“是谁咬了大饼”,相继出现了5个小动物,通过 PPT 的展示,小猪带着大家去验证,5位小动物都通过咬大饼去证明那1口和自己没关系,这个悬念1直留到故事最后,才明白这1口是小猪自己咬的,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这富有戏剧性的 故事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刚开始我设置悬念用猜测想象,激发兴趣,导入故事,出示第1张图片时幼儿1下子看出了是1块大饼;接下来,我继续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说1说,跟着老师欣赏故事。我觉得在这个部分要让孩子感受绘本有趣的情节还是比较难的,简单的故事,重复的内容要想 上的生动,老师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语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没有好好琢磨 出童趣的语言,没有以小班实际年龄特点出发,给这节课打了折扣。另外,在观察动物齿 印的时候,我会鼓励幼儿学会比较,从而进行判断,得出结果。借助饼干图片,我带领幼 儿开展“找1找”的游戏,根据自己手里饼干上的牙印去判断是哪位小动物的咬的,尽管有部分幼儿1时间还判断不出,贴错了,但是经过对比以后,都有了进步。
5、小班绘本《藏在哪里了》教案
优秀的教案可以让课堂生动有趣,小班绘本课《藏在哪里了》教案实现幼儿自主性和教师引导性有效结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班绘本《藏在哪里了》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藏在哪里了》教案设计1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想画面中的动物角色。 2.能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完整地讲述捉迷藏的图片。 3.能大胆地讲述,体验讲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课件、自制讲述操作卡每人1份(动物角色不变,变换不同场景)。 2.幼儿 经验 准备:有玩捉迷藏、猜拳游戏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