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3-6岁幼儿绘本阅读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1、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随着2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人就成为了爸爸和妈妈,但是很多的年轻父母的育儿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但其实孩子的成长大多会遵循1定的规律。以下分享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1   
1、好奇心加强、爱模仿:女孩可能会玩过家家的游戏,男孩喜欢玩枪战游戏,在这个阶段父母特别要言传身教,给3-6岁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部分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家长不好的行为,如打娃娃等,可能是因为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暴力所致,3-6岁儿童在游戏中就会体现出这种心理发展特点;   
2、情绪主导性变化:3-6岁儿童情绪主导性也会有变化,如原来不开心、想吃饭就会出现哭的现象,到幼儿园就会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分给身边的小朋友,情绪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   
3、注意力变好:3-6岁儿童通过老师引导学会忍耐,注意力逐渐宏物帆延长,可以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1段时间,能够克制自己不到处走动,思维也会向着更加复杂的方面发展。该阶段家长需要注意促进3-6岁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理解规则,让其学会表达情绪,不开心时不能通过哭闹来解决问题,让儿童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在自我满足的基础上再发展乐于助人等品质。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2    3~4岁幼儿发展特点    记忆力增强   3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力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1旦中间说错了1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   就这样,3岁儿童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到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3岁儿童在记忆力方面的1大特征。    对周围事物发生兴趣   3岁儿童对周围的1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 “这是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等等,对所有事物都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可以说,智能的发达与否在于兴趣如何。3岁儿童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因此,大人应该尽1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蚂改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能区别事物的差异   3岁的孩子能区别白天和晚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圆圈和3角等。比如把画的和剪的圆形、3角形给孩子看,十之89能辨认出哪些1样、哪些不1样。从这里可看出孩子已具备了从许多东西中区别不同物体的能力。至于上和下、前和后等的区别,早已不成问题了。   鉴于以上特点,建议家长1定要抓住这1时机,多陪孩子说话,1起唱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玩智力玩具等,发展孩子驾驭语言的能力,为了他(她)们的“口齿伶俐”,为了孩子以后能流利的读课文、背诗歌;每天只需付出15-20分钟即可,让孩子养成1个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要比日后去纠正1个不良习惯容易得多。    3-4岁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   3-4岁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极为迅速。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1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1起时,话就更多。   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花草、树木,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例如,他们会对地上爬的蚂蚁说“小蚂蚁,你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吗”;会指着玩具锅里的石头对洋娃娃说“这是鸡蛋,再煮1会你就可以吃了”,这就是幼儿心理最突出的特点。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3   
1、3-4岁幼儿的心理    (1)生活范围扩大   这1时期的儿童离开家庭进人幼儿园小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幼儿园教育。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范围的扩大,儿童生活蔽雹的圈子从和亲人的接触转向和更多的同龄人及成年人接触。这些变化对儿童心理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儿童体质增强,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不断完善。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表现在大脑皮质细胞在形态上的`组织分化功能逐渐成熟,并且在3岁时基本定型。儿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连续活动,为保证儿童更好地参与活动奠定了基础。   2是由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较婴儿期有了进1步发展,控制大肌肉的能力不断完善,大脑调控能力有所增强。儿童躯体动作发展与婴儿阶段相比,灵活性与协调性也都有提高。   3是在幼儿园的教育和训练下,3—4岁的幼儿双手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有了进1步发展。他们在幼儿园教师的帮助下,能穿脱衣服、鞋、袜。在美术活动中,能够使用彩色笔绘简单图形,如他们把“下雨”的情景,画成由上向下的直线条,把“大马路”画成从左到右的横线条,把“皮球”画成圆圈等,但他们手的绘画动作还很不熟练。   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来看,手的动作发展较之躯体动作要晚要迟。在促进手的动作发展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能让儿童运用手腕、手指等小肌肉群的活动时间太长。    (2)认识依靠行动   3岁以内的幼儿不能在行动之外思考,只能在行动中思考。3-4岁幼儿在1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婴儿期的这些特点,即他们的认识活动还是要借助动作和运动。例如,让幼儿园小班儿童说出盘子里有几个苹果,他们就用手1个1个地数,才能弄清(4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在心里默数)。   再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幼儿初期的儿童往往说不出自己想要捏什么,当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说像“太阳”或“大饼”。这说明,幼儿初期的儿童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更不能预见行动的结果,只能先做再想,或边做边想,不会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3—4岁的幼儿心理活动常常受情绪支配,不受理智控制。在各种活动中都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很强的情绪色彩。高兴时听话,表现很乖,不高兴时,什么也听不进去,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幼儿园小班里常看到,1个小朋友哭,其他的小朋友都跟着哭。    (4)爱模仿   儿童在3岁以前,就具备了模仿的能力,但受心理发育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的模仿水平较低,能够模仿的对象还很少。3--4岁的幼儿由于动作和认识能力都比以前有所提高,模仿的对象也明显增多。   他们看见别人做什么,自己就想做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他们想要别的小朋友手里拿着的东西,想做别的小朋友正在做的事情。因此,幼儿园小班教师在投放玩具材料时,要注意投放数量足够的同类玩具,玩具的种类不要太多。   
2、4--5岁幼儿的心理   4--5岁的幼儿正是在幼儿园中班学习的年龄,也称幼儿中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心理发展比3- -4岁幼儿心理发展迅速,并且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方面。    (1)活泼好动   4-5岁的幼儿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兴奋过程占优势,整个抑制机能发展相对较差,坐久了,幼儿会感到疲劳,打哈欠,伸懒腰,左右摆动,不断搞小动作。因此,让他们安静下来比较困难。另1方面,幼儿的骨骼比较柔软,有弹性,脊柱的弯曲还没有定型,肌肉的收缩能力比较差。如果让4- -5岁的幼儿长时间保持同1种姿势或动作,就会使有关肌肉群负担过重。   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4- -5岁的幼儿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只有不断地活动,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才能满足骨骼肌肉系统发育营养供给,达到更好地发展。   4-5岁的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整个幼儿期特别突出,常看到幼儿中期的儿童不再像幼儿初期的儿童那样听话、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主意,让教师觉得不像小班孩子那样“好带”。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1是由于这 个时期儿童动作的发展,比幼儿初期的儿童灵活自如,认识客观环境的能力有所提高,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2是这个时期儿童已经有1年的幼儿园生话经历,习惯幼儿园生活环境和基本的作息制度等,掌握了1些与人交往的生活经验,不网像以前那样胆小,敢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大胆的探索。    (2)思维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幼儿中期儿童的这个特点表现最为典型。幼儿中期的儿童能说出2个草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知道7块糖给小弟弟3块,还剩4块。如果直接问2加3等于几,7减3等于几,这时他们很难回答出来。    (3)开始接受任务   4-5岁幼儿的思维概括性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使他们理解任务意义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心理学者在实验室分别对3岁组和4岁组儿童做了1项这样的实验:要求他们看见"红灯”出现时,去按手里的电钮,看见“绿灯”出现时 ,不能按手里的电钮。实验结果是,3岁组儿童不论看见红灯出现还是绿灯出现,都去按手里的电钮,他们不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形成对红绿灯的分化反应。   4岁组儿童大多数能够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形成对红、绿灯的分化反应。实验表明,幼儿中期儿童初步具备理解成人的要求和接受任务的能力。    (4)初步具有规则意识   4-5岁幼儿由于心理控制能力的增强,对自己的行为有了1定的约束,初步能够遵守1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规则,如在教室不乱喊乱叫,进餐前要洗手,上厕所要排队,在集体活动时,知道听从老师的安排,上课时不随便离开座位,发言要举手等。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社会性的发展,特别是对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5)自己组织游戏,并结成同伴关系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快速发展的时期。4- -5岁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也会玩,他们不但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而且还会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自己分配任务,安排分工。不仅如此,他们在游成中还逐渐结成伙伴关系。   他们不再像幼儿初期那样,总是跟着成人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跟小朋友在1起游戏,共同活动。尽管幼儿在这1时期结成的伙伴关系还很不稳定,只是初级形态,却标志着从这个时期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3、5-6岁幼儿的心理    (1)好问、好学   5-6岁的幼儿不再满足于通过直接的感知和具体的操作去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与联系,开始尝试探索事物的内部联系,并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总是出的问题各种各样,常常把大人问得无可奈何。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老师和家长既要有足够的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2)抽象思维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虽然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开始萌芽。主要表现在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加以简单分类,,实验表明,幼儿能把1些画有车、船、桌、椅、苹果、梨、白菜、西红柿、茄子等物体的图片,按交通工具、家具、水果、蔬菜加以分类,而4岁以前的孩子往往就不具备这种能力。   这个年龄的幼儿会对事物的关系作出判断并正确排出顺序,有了初步的顺序的概念。如5--6岁的儿童能理解年龄大小和出生顺序的关系,4- 5岁的儿童不能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5- 6岁的孩子还知道车辆包括卡车,卡车是车辆的1个组成部分,懂得了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即思维有了逻辑思维的基本成分。   由于 大班儿童已经有了抽象思维能力的萌芽,这个时期在教育内容上要增加科学性的知识并给予科学启蒙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开始掌握认知规律   5-6岁幼儿初步具有调控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都有了1定的方法。   幼儿在观察图片时,能沿着1定的方向和顺序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规律地看,不再像以前那样无目的地看。5--6岁幼儿由于有了1定的观察方法,他们能按老师的要求对两幅图形加以对比,找出两幅图形11对应的部分,比如常见的“找不同”,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1定的对比方法。   幼儿在各项活动中,为使自己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会主动采用1定的方法。如他们能自觉把眼睛盯在注意对象上,把手放在腿上或用双手捂住耳朵防止杂音干扰。在看图书时,如果感到周围环境吵闹,他们会找安静的地方。   总之,516岁幼儿在各项活动中,都表现出1定的认知方法,这种初步的认知方法为他们进入小学接受系统化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个性初具雏形   5-6岁幼儿对事物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显露,对人对事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有的儿童热情大方有的儿童寡言少语,有的儿童活泼好动,有的儿童文静,有的儿童喜欢唱歌,有的儿童喜欢跳舞。幼儿园自由活动时,会看到有的小朋友喜欢踢球、有的小朋友喜欢凑在-起讲故事。幼儿的活动表现出1定的兴趣倾向。   5-6岁幼儿个性开始形成。但这个时期幼儿的个性只是处于初步形成时期,还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家庭、幼儿园等教育因素对幼儿个性的形成还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2、3-6岁幼儿绘本阅读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链接: 提取码: 2n6t 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1个内容就是阅读理解,小学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的1项学习任务就是“朗读课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往往要求孩子通过读课文,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等,对课文有1个整体的把握。这里有20课的阅读哦。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3、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我们关注的,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1样的表现,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道路,下面为大家分享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与教育1   动作发展快:3-4岁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动作发展是其重要标志。他们的身体和手的动作日益发展,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1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他们特别好动。如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能在跑时躲避他人等。能够熟练地用勺吃饭,涂涂画画,能够穿脱简单的衣裤等。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条件参与户外活动,发展大肌肉动作。提供各种工具和材料发展精细动作。鼓励、支持、放手,引导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   认识靠行动: 3-4岁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先做再想,或边做边说,他不会想好了再做。幼儿的认识活动需要亲身参与,在看、听、说、触摸、摆弄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下提升对事物的感受、了解,从而认识。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开阔幼儿的视野,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动手、动眼、动嘴、动脑、触摸等。   情绪作用大: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他们对亲人有强烈的依恋,1旦离开常常伴有哭闹、不安等情绪,也常常为1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闹。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如果能用有趣的、新异的事物吸引他们,能够分散或转移注意力。幼儿在家依恋父母,到园所后也会依恋1个成人。3-4岁幼儿期的许多活动都是“情绪化”的,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不要把成人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需要给予幼儿关爱、陪伴、安抚。群体活动、有趣的游戏能够引发积极的情绪。   爱摸仿: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和老师。随着交往范围的增加,模仿同伴、他人、媒体等。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在模仿中他们喜欢重复,在重复中增加了解、认识和理解,在重复中不断积累认知的经验,在重复中不断熟悉、熟练掌握某些技能和方法,从而树立自信。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成人要提供安全、优良的教育环境,以身作则,耐心引导。尽量少的接触电子产品。   常把假想当真实:3-4岁幼儿常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想象有夸张性的表现,有时想象与现实混淆。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中,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种情况会使成人误认为幼儿在“说谎”。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成人要接纳、理解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引导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事物、判断简单的是非,是有效的教育方式。成人应避免1味地说教。   常把动物或物体当成人:3-4岁幼儿有泛灵论的思想,人们认为什么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常常把动物和物体当成人,甚至和娃娃、桌椅板凳等说话,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同时他们也以拟人化的活动形式理解和参与活动。   满足爱模仿的心理需求。他们喜欢听故事,自己也常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对家庭教育的启示:用拟人化的口吻、方式引导幼儿行为,运用故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阅读等习惯。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与教育2   
1、内部价值观的自我构建   
1、3岁以前,孩子需要健康的心里营养让他足够相信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亲人;   
2、3岁到6岁,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他们要形成自己处事的态度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社会规则或价值观;   
3、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比我们更容易难过、无所适从。   因此,当发现孩子在做错某件事的时候不要先急着批评她,或者孩子在某件事上犹豫不决的时候不要先急着催她、不耐烦地吼他,请先冷静地想1下或和他谈1下,找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他指明方向。   
2、追求完美和秩序敏感期   
1、对1件事情要怎么做或者1个东西应该怎么放,放在哪里有强烈的支配欲望;   
2、即便很小的事,在受到他人干扰和打乱的时候会十分不安,会哭闹;   那么,在孩子因为这样的情绪或者不满而抗议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道歉,是尊重,而不是毫不在乎,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样将来我们的孩子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才懂得和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安全距离,才懂得对不喜欢或者不如意说NO,才懂得排泄不健康的情绪。   
3、自我审美的构建   
1、突然很在乎自己要穿什么,自己选衣服而且经常摆弄,要求妈妈买和小朋友1样的衣服,就算天气冷也要坚持穿得帅气漂亮;   
2、会观察、评价别人穿什么(丑、好看等);   
4、故意走得趾高气昂要别人关注他,夸他,小女孩表现得明显1些。   这是培养孩子自信和自我欣赏最重要的时期。很多成年人,崇拜1个人崇拜到发型要和他1样,衣服要和他1样,甚至走路姿势、面部表情都要和他1样,就是因为幼儿时期的自我审美没有建构好。因此这1阶段要及时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自己,发自内心而不是靠物质等保障建立自信,以后他才会从容的欣赏别人,才不会嫉妒、盲目地崇拜和模仿。   
4、婚姻敏感期   
1、当他们开始喜欢当爸爸或者当妈妈,会用心地照顾自己的“孩子”,1个布娃娃或者1个小动物的是时候,说明孩子进入了婚姻敏感期;   
2、他们会1起商量谁当爸爸谁当妈妈,这个家什么事情谁做主等;   
3、渐渐会延伸出真实的想法,比如要和某某结婚,有固定的喜欢的对象或要好的同伴,会有占有欲,开始有恋父或者恋母情节。   这个阶段,家庭里每个人的角色和各成员间的关系会对孩子以后的婚姻、情感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1个每天都在争吵的家庭,即便有爸爸有妈妈,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创伤。所以如果不可避免成为单亲家庭,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去否定另1半,不要排斥孩子和另1半相处。在和睦的家庭里,在保证夫妻正常恩爱关系的同时也应理解孩子的恋父的情节或恋母情节。   
5、性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正常的心理发展,到这个年龄,不可避免会对自己和异性不1样的地方产生好奇,对自己身体的1些部位开始探索。   不搞性神秘,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引导,是3-6岁幼儿性启蒙的重点。当孩子迷茫的时候我们还在遮遮掩掩,那么他们就会更迷茫,迷茫到以后就会变本加厉的找回来,过早发生性关系并且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对待幼儿任何性探索行为和疑惑,有问必答,科学引导,不粗暴打断,不羞辱谩骂,还可以借助1些书籍绘本带着孩子去了解,就像了解我们的身体其他部分1样。   3-6岁是1个很复杂的年龄阶段,孩子出现这些情况的时间可能不相同。但如果这些都没出现,也不要庆幸,因为1些人为的原因(家庭的变故,养育者的过多干预和掌控等)让孩子的心理发展滞后或者停止,并不是好消息。希望大家多去和孩子互动,多观察孩子,多陪伴孩子,到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让孩子成为1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是是最好的。   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与教育3   0-3 岁婴幼儿特点:0-3岁这个阶段是自出生以后个人的体格、神经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黄金期。1般婴幼儿,在3岁以前脑力发育速度最快,大部分新生儿脑重为350余克,12个月后脑重已经将近成人的5分之3,24个月时约占成人的4分之3,到36个月时,婴儿脑重已几乎成人1般。   人的学习能力和习惯的1半是在3岁之前习得。能有效弱化因家庭、情感、资源的缺失和不足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且通过认识和思考,逐渐表达上千个文字。脑科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实证科学分析也证实,3岁前这段时间是婴幼儿促进智力发育、语言习得、情感认知的关键期。   3-6岁幼儿特点:3-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萌芽以后逐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已经经历过了第1个黄金期,幼儿的智力、意识、精神、态度都明显得到了提高。有了1定的语言基础,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拥有了1定的行为习惯,1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幼儿有了1定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共同玩耍、帮助与合作。   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认为儿童的心智发展存在1定的规律,发展的关键在于0-3岁这段时间里面的经历。幼儿3年是其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指特定的技能或行为经验,在某1特定时期或阶段,在环境刺激最容易获得形成,假如错过了这个时间段亦或没有合适时机的刺激,那么便很难获得或者难以达到最高的水平。   而蒙台梭利认为0-3岁年龄阶段的心智是属于无意识的吸收性,3-6岁年龄阶段的心智则是有意识的吸收性。其实这反映出人类发展的阶段点,在3岁之前婴幼儿语言发展未完全,无法良好表达自身真是想法,需要成人借助分析来帮助婴幼儿完成他的意愿。而3-6岁幼儿语言发展略有成熟,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形成,能够简单表达自我需求,这个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述的学前教育阶段。



4、3-6岁幼儿绘本阅读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链接: 提取码: 2n6t 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1个内容就是阅读理解,小学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的1项学习任务就是“朗读课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往往要求孩子通过读课文,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等,对课文有1个整体的把握。这里有20课的阅读哦。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5、3到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3到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3到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每个幼儿都是独立个体,认知发展具有特殊性,但作为特定群体,其发展同样具有普遍性,只有充分认识3到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教育。 3到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1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班阶段的幼儿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思维无序、逻辑性不强;这个阶段的幼儿注意力不稳定,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只可对单个物体命名,但0散、无序;语言发展由不完整句向完整句过渡,语音准确度还够不完善。 中班阶段的幼儿思维形象具体,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但过度关注细节;有意注意性开始增强,观察力和理解力有1定提高,有序性增强;想象力丰富,但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的变化进行比较,常常用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 相比小、中班的幼儿,大班幼儿能够自主阅读故事书,并能将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内容,但是对故事情节的重要转折点还难以解读,不能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概括;而且这1阶段的幼儿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识字欲望不断增强,阅读的个性化趋于明显。 3到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2
1、 身体条件及认知能力 3至4岁:身体大肌肉的发展较快,慢慢开始能够有节奏地自然行走。小肌肉的发展慢慢完善,比如说手部,可以做1些比较精细的活,手工、玩积木,甚至自己使用餐具或者自己穿衣服、脱衣服等。脑部继续发展,神经细胞脆弱容易疲劳。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爱模仿,也常常通过模仿来学习,但是并不懂得判断。他们的大脑就像1张白纸,看到有趣的、吸引他们的事情就会去模仿。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会因为游戏中对老师的言行感到新鲜,会重复模仿老师的言行,而当另1个小朋友看到这个小朋友在做时,其他小朋友也会被带动着纷纷跟着模仿。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审视自己的行为,避免让1些不良习惯被天真的.孩子模仿。 4至5岁:精力充沛,身体逐渐结实,小肌肉不断发展。他们掌握多种动作技能,精细的活动或者比较难的运动,比如说攀登,比3岁时期更加灵活有条理。 这个年龄孩子们会比较好动,对周围的1切都十分好奇,寻根刨地地问为什么,对新鲜事物会用手去触碰,有时候会放在嘴里咬、尝。 5至6岁:在运动方面,这个岁数的儿童已经可以连续行走半个小时左右且不疲倦。手部小肌肉更加完善,能够做许多精细动作,比如说完成拼图这种比较高难度的动作。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辨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对时间开始敏感,能够辨别什么是今天、昨天,什么是前天、后天等。他们还能够分辨出触觉的区别,比如说物体的重量或者质量。当有两个不同材质且不同重量,但是外表相似的小球摆在3岁和5岁的小朋友面前,前者往往认为这两个球是1样的,但是后者往往能够分辨出其中不同。
2、 语言能力 3至4岁:儿童语言能力的飞速发展期,儿歌和故事是他们的最爱。他们掌握基本的口语,大概能明白成人的指示,能以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感觉和需要,但是他们的语言功能还未完全发展,词汇并不丰富,发音也不是完全标准。 4至5岁:词汇大量积累阶段,生活经验增加,也能依此理解更多人的话。 5至6岁:更具有逻辑性,包括孩子自己的行事,更有条理性,更自觉。孩子掌握了相对多的词汇量,并且可以正确发出各种音节。
3、 注意力的发展 3至4岁:这个岁数的小朋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说,如果1群小朋友在玩游戏,其中1个哭了,其他小朋友也会没有缘由地陆续跟着大哭起来。这个时候大人拿出有趣的玩具或者组织游戏,他们又会很快被这些吸引,分散注意力。他们的注意力正在发展,且随着岁数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集中,比如说3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3到5分钟,而到4岁,他们就能够集中10分钟左右了,可见这个阶段还是1个相当不稳定的时期。家长或者老师给他们简单的要求,或者指示,小朋友能理解,并且有意识地去观察。 4至5岁:开始形成自制力、责任感、道德感,对社会行为规范有了1定的认识,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价,且在大人的帮助下调整改正。能够关心同伴,开始有共情的能力,人际关系也会因此发生改变,慢慢形成合作意识,且能够感觉体会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5至6岁:稳定性不断增长,可以集中10到15分钟,且能自我控制,可以较长时间地进行听故事、玩游戏等活动。例如,当孩子正在专心搭积木的时候,如果大人叫他们出去玩,他们可能不会马上答应,而是专心于自己的搭建。
4、 思维的发展 4至5岁:问孩子:“什么是苹果?”孩子回去依靠表象进行思考,回答:“苹果是1种水果。”他们用概括的语言描述1些东西突出的特点,尤其是功能上的特征。思考时依旧主要依赖图形,对符号的认识也在加强。 5至6岁: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他们还无法用抽象的概念进行思考。当儿童快到6岁时,对熟悉的事物已有1些抽象逻辑思维了,可以说出1样东西的笼统几个特征,但是并不能分清楚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问孩子:“什么是苹果?”答:“苹果是1种水果,圆圆的,皮是红色的,里面是白色的,脆脆的很甜。”当孩子6岁后,想象力也有了明显的创造性和目的性。比如说,他们玩游戏前可能会先想好主题,定规则和分角色,而且游戏可以反反复复玩很多天,情节也比较复杂。
5、 情感和性格 3至4岁:情绪非常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这个时候孩子们开始上幼儿园了,生活范围也会扩大了,能够认识到老师和很多小朋友,是学习人际关系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会开始在意自己的名誉感,行为举止想得到夸奖和称赞。也会有些孩子比较“自我中心”,还会做出对抗的行为,大人可以正确引导。
3、4岁的孩子常有害怕和焦虑的感觉,大人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4至5岁:相对于
3、4岁的幼儿,
4、5岁的孩子情绪要稳定得多,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幼儿园发生争执后,他们更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在商场里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
3、4岁的孩子可能会吵着要买,但是
4、5岁的孩子会更听大人的话,并且安慰自己:“我已经有1样的玩具了,我不买了。” 这种情绪控制并不是1直的,他们依旧会被特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也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状态,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大发脾气。 5至6岁:开始对社会情感有1定的了解,比如说产生了道德感、合作意识、审美观等,自制力、自觉性也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行为举止也容易受到情绪及外界事物的影响。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并且开始形成了最初的个性倾向,初步能评价自己的行为,并在大人的指导下逐步掌握社会规范。



6、3到6岁幼儿年龄特点


3到6岁幼儿年龄特点   3到6岁幼儿年龄特点,每个小孩生特点都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所以很多时候家长们要提前了解孩子的成长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3到6岁幼儿年龄特点   3到6岁幼儿年龄特点1    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动作发展快:3-4岁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动作发展是其重要标志。他们的身体和手的动作日益发展,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1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他们特别好动。如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能在跑时躲避他人等。能够熟练地用勺吃饭,涂涂画画,能够穿脱简单的衣裤等。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条件参与户外活动,发展大肌肉动作。提供各种工具和材料发展精细动作。鼓励、支持、放手,引导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   认识靠行动: 3-4岁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先做再想,或边做边说,他不会想好了再做。幼儿的认识活动需要亲身参与,在看、听、说、触摸、摆弄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下提升对事物的感受、了解,从而认识。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开阔幼儿的视野,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动手、动眼、动嘴、动脑、触摸等。   情绪作用大: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他们对亲人有强烈的依恋,1旦离开常常伴有哭闹、不安等情绪,也常常为1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闹。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如果能用有趣的、新异的事物吸引他们,能够分散或转移注意力。幼儿在家依恋父母,到园所后也会依恋1个成人。3-4岁幼儿期的许多活动都是“情绪化”的,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不要把成人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需要给予幼儿关爱、陪伴、安抚。群体活动、有趣的游戏能够引发积极的情绪。   爱摸仿: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和老师。随着交往范围的增加,模仿同伴、他人、媒体等。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在模仿中他们喜欢重复,在重复中增加了解、认识和理解,在重复中不断积累认知的经验,在重复中不断熟悉、熟练掌握某些技能和方法,从而树立自信。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成人要提供安全、优良的教育环境,以身作则,耐心引导。尽量少的接触电子产品。   常把假想当真实:3-4岁幼儿常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想象有夸张性的表现,有时想象与现实混淆。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中,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种情况会使成人误认为幼儿在“说谎”。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成人要接纳、理解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引导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事物、判断简单的是非,是有效的教育方式。成人应避免1味地说教。   常把动物或物体当成人:3-4岁幼儿有泛灵论的思想,人们认为什么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常常把动物和物体当成人,甚至和娃娃、桌椅板凳等说话,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同时他们也以拟人化的活动形式理解和参与活动,满足爱模仿的心理需求。他们喜欢听故事,自己也常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对家庭教育的启示:用拟人化的口吻、方式引导幼儿行为,运用故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阅读等习惯。    4-5岁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活泼好动,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幼儿进1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有规则意识,对规则感兴趣。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幼儿想象有意性水平的提高,好玩,会玩。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作的空间。   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景与活动形式。    5-6岁幼儿年龄特点   控制能力增强,自我评价能力发展,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好学、好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喜欢刨根问底,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能够掌握如“左、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游戏仍然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形式。   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阅读兴趣显著提高。5—6岁是儿童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能比较系统地叙述生活见闻。开始对文字感兴趣,阅读兴趣增加。   3到6岁幼儿年龄特点2   
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占主导地位   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3-6 岁幼儿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都在发展,但是以无意注意发展为主,幼儿身体活动或动作完成过程中,不断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指向,从而促进无意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的发展主要受外界刺激影响,主要分为两方面:1方面,鲜艳的颜色、强烈的声音、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突然出现的东西都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1方面,幼儿感兴趣、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刺激物,也是幼儿注意的对象。   有意注意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1定的教育影响下,特别通过语言的作用,幼儿的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过程主要依赖成人的引导。在日常生活或身体活动中,要使幼儿逐渐明确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并通过自身努力去保持注意,从而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2、注意广度随年龄增加而延伸   注意广度,是指在同1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所注意对象的数量。   心理学研究证明,在 0.1 秒速视条件下,正常成人1般能把握 8-9 个黑色的圆点或 4-6 个无联系的外文字母或 4-5 个无联系的汉字;而对于幼儿,在 0.1 秒的速视条件下仅能正确地辨认圆点数 4-9 个,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3.5%的 4 岁幼儿能辨认 2个圆点,66.6% 的 6 岁幼儿已经能辨 4 个圆点,44.6% 的 7 岁幼儿能辨认 6 个点。   
3、记忆力发展特点   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1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以下从记忆的意识性(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理解性(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几个方面来说明。    ⑴ 记忆的意识性特点   根据幼儿活动有无目的,将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前者主要指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后者指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   
1、 无意记忆占优势   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3 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不会进行有意识记。整个幼儿期,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实验研究,要求两组幼儿对同时进行参与、操作某个活动,1组孩子要求尽量记住整个活动中出现的图片,而另1组则没有任何要求,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然而没有要求的1组幼儿能够回忆的卡片数量和内容要优于另外1组。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i无意识记忆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忆优于有意识记忆,幼儿无意识记忆能力继续发展。无意识记忆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幼儿的无意识记忆,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1种副产物。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忆效果越好。   
2、 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大约在大班阶段幼儿有意识记忆能力开始加快,有意记忆是幼儿记忆发展中质的飞跃,可以通过两方面对幼儿有意记忆的发展产生影响:   在成人的指导下有意识记忆逐渐产生。成人在日常生活和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在正式活动开始前向幼儿提出记忆的任务,并在活动结束后使幼儿自主回忆练习前的任务要求。   明确主动记忆意识和强化活动动机。使幼儿主动去识记某件具体事物或抽象的任务,例如在“买菜游戏”中,幼儿作为“顾客”,会主动记住菜的种类和价格,角色本身使幼儿意识到这种识记任务,因而也就主动努力去识记,记忆效果也有所提高。强化活动的动机,指要调动孩子进行识记时的积极性,而消极被动的识记任务会对幼儿记忆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使幼儿回忆活动的内容和程序,无论是否清楚和完整,都应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激励,因为来自其他小朋友赞许或者教师奖励,是对幼儿主动识记动机的强化。    ⑵ 记忆的理解性特点   幼儿对记忆材料理解程度,可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前者主要指幼儿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后者指幼儿在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后,而进行的记忆。   
1、 机械记忆使用较多,意义记忆效果最好   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在感知1些不理解的事物后会留下痕迹;此外,幼儿理解能力发展不够完善,对识记材料不理解和组织加工,只能机械记忆。所以与成人相比,幼儿在识记时运用机械记忆较多,并且记忆的过程也不困难。   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当幼儿识记生活中常见物体和不熟悉的无意义图形时,幼儿识记常见物体的效果明显优于不熟悉的无意义的图形,所以幼儿已理解识记材料的内容或形式时,记忆效果最准确且保持的时间也较长。   
2、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其效果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年龄较小的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比机械记忆要高得多,而随着年龄增长,两种记忆效果的差距逐渐缩小,意义记忆的优越性似乎降低了。这种现象并不表明机械记忆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是由于年龄增长后,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效果的差异减少,机械记忆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解成分,机械记忆中的理解成分使机械记忆的效果有所提高。例如,幼儿对1些不熟悉的词,有时会按自己的理解来识记。可见两种记忆效果差距的缩小是由于两种记忆的区别越来越减少,两种记忆越来越多地相互渗透,主要是意义记忆渗入机械记忆中。    ⑶ 记忆的内容特点   
1、 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幼儿根据具体的形象而记忆各种材料。幼儿在语言发展之前,只能对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即使语言出现后,幼儿阶段的记忆仍然以形象记忆为主。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记忆效果优于熟悉的词,因为熟悉的物体具有直观性、鲜明性的特点,记忆效果最好;若将熟悉的词与幼儿头脑中具体形象相结合,效果也比较好。而对于不熟悉的词,由于幼儿头脑中完全没有形象,所以效果最差。   
2、 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差别逐渐缩小   3-4 岁幼儿无论是形象记忆或者是语词记忆,其水平都相对较低。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两种记忆效果逐渐缩小。因为幼儿年龄增加的过程中,形象和词语都不是单独在幼儿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1方面,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够叫出其名称,那么物体的形象和相应的词就紧密联系在1起。另1方面,幼儿所熟悉的词,也必然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词语和物体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在形象记忆中,物体或图形起主要作用,词语在其中也起着标志和组织记忆形象的作用。在词语记忆中,主要记忆内容是语言材料,但是记忆过程要求词语所代表事物的形象作支柱。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形象和词语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两种记忆的差别也相对减少。   
4、思维力发展特点   随着孩子知识经验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孩子认识活动中具体形象成分相对减少,抽象概括成分逐渐增加。幼儿时期,虽然能开始进行1些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是思维的自觉性较差;在行动之前通过语言表达,将要做什么和如何做,使行动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⑴ 3-4 岁幼儿思维特点   这1时期的儿童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初步涉及符号,思维加工能力以认知、记忆为主。这1时期的幼儿处于幼儿园小班阶段,图形加工材料从其生活中的玩具向具体的学科知识转变,例如几何图形(长方形、5角形、圆形)等,并开始数 5 以内的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认识图形时,不再仅仅把其看作好玩的图片,而是能主动了解图片或者数字代表的物体,例如能给出数字“6”并列出相应个数的物体。    ⑵ 4-5 岁幼儿思维特点   4‐5 岁幼儿的思维加工材料仍以图形为主、但符号加工得到较大发展,思维加工能力以认知、记忆为主,其中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能力偶有体现。在加工材料上,能认识菱形、锥形、梯形、椭圆形等,能认识 10 以内的数字,并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能明白教师的话并按要求进行活动,尝试用自己语言表达观点。该阶段孩子的观察、判断、分类能力远胜过小班儿童。例如对颜色、大小和形状的皮球进行分类,小班儿童通常没有统1的标准,会把把红色小3角形、红色小方块和蓝色小方块等小的物体都归为1类,而中班儿童的分类有1致性,他会按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    ⑶ 5-6 岁幼儿思维特点   此年龄段幼儿,思维加工材料和能力得到较大发展,对符号、图形、行为、语义的加工都有涉及,聚合思维、记忆、发散思维、认知、评价在思维活动中都有体现。儿童能认识常见的各种图形,并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能掌握 10 以内加减法并能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能有条理的讲述比较简单的故事,能在教师引导下识别不同的表情符号并体验与之相应的情绪。但是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仍具有随意性,不能自觉地按照物体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未能掌握事物的真正概念。   在认知、记忆事物时,5-6 岁幼儿能根据已掌握的知识经验进行联想记忆。此外,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方式,是此阶段幼儿认知客观事物的主要特点,只有参照自己才能理解客观事物,无法从别人的角度和观点去考虑问题。例如皮亚杰设计的1个实验,让儿童坐在模型的1边,将布娃娃置于模型的另1边,然后让儿童描述布娃娃所能看到的模型样子。5 岁以下的儿童大部分按自己看到的模型样子进行描述,而 5 岁以上儿童能从布娃娃的角度描述看到的模型样子。   
5、想象力发展特点   想象力是幼儿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而且想象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⑴ 幼儿期是以无意想象占优势,初期想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幼儿的想象常常没有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例如幼儿对某几个物体进行摆放,事先不会设想要摆成什么样子,只是在摆弄的过程中看它像什么就是什么。此外,幼儿想象的主体容易发生变化,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并且不能按1定的目的坚持下去。   ⑵ 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幼儿为获得同伴或成人,对自己的观点或行为的认同,突出自己的能力,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以及印象中特别深刻的部分。   ⑶ 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幼儿初期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不能把想象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清楚地区别开来;有时把想象当现实,把自己臆想的事物、渴望的事物当作真实的,并且以肯定的形式进行叙述,无法清晰的辨别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   3到6岁幼儿年龄特点3   
1、生长发育   孩子在两岁之前,1般都长得胖胖的,到了3~4岁以后,渐渐变瘦。在儿科门诊,常常看到1些家长带着3~4岁或者5~6岁的孩子,以“瘦”为主诉,要求医生全面检查。检查后,当医生说孩子没什么病时,家长往往带着疑惑的神情,继续追问:“没什么病,为什么这么瘦呢?”孩子长不胖,原因多种多样,除了与体质、营养、饮食、睡眠、疾病、运动量、遗传等因素有关外,这个年龄的孩子普遍比小时候瘦。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身体发育速度比婴幼儿期要缓慢得多。   3~6岁的孩子,平均每年身高增长5~6厘米,而他们的体重每年只增加1.5~2公斤。此外,这个年龄的孩子脑功能发育越来越完善,活动量越来越大,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没有多少闲着的时候,体内的热量消耗相对增多,所以身体开始变瘦,皮下脂肪减少。由此可见,这个年龄的孩子不会象小时候那么胖,1般是正常的,只要生长发育正常,就不必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要知道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可以从孩子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等几个方面来判断。体重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用公式“体重(公斤)=年龄×2+8”来计算,例如:3岁孩子的体重为14公斤,6岁为20公斤,孩子体重较这1标准多于或少于在10%以内可视为正常,若低于标准体重15%以上,1般应视为体重低,可能因营养不良或1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若高于标准体重20%以上,可诊断为肥胖儿。   身高和出牙数,可反映孩子骨骼生长发育情况。这个年龄孩子的身高可用公式“身高(厘米)=年龄×5+80”来计算。身高低于正常标准30%为异常,可能由于佝偻病、营养不良、软骨发育不全、呆小病、垂体侏儒症、糖尿病等所致。正常的孩子在3岁以前20颗乳牙全部出齐,6岁时出1颗恒牙,即“6龄齿”,并开始换牙。胸围可反映孩子胸部、胸背肌肉和肺脏的发育情况,这个年龄孩子的胸围可用公式“胸围(厘米)=头围+周岁数”来计算。孩子头围的大小1般与脑发育有关,3~6岁的男孩1般头围在49.1~50.8厘米,女孩为48.1~50厘米之间。头围过小,可能为先天小头畸形;头围过大,有可能为脑积水。   
2、动作发育   
1、大动作发展:   3~4岁的孩子可以独立地到处行走,能跑、能跳,能在攀蹬架上爬上爬下,从高处跳下时能保持身体平衡,会跳高、跳远,会投飞镖,能闭眼转圈。在日常生活中,会自己洗脸、洗手、穿脱简单的衣服、鞋袜。   4~5岁的孩子能单脚跳跃,滑滑梯,玩翘翘扳。   5~6岁的孩子跑跳自如,能连续走20~30分钟的路程。跑的时候会躲闪、追逐,跑的协调,平衡能力较强,会拍球、踢球,可以边跑边拍,边跑边踢;开始喜欢集体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常常改变规则,创造新花样;可以模仿大人的样子,使用碗筷,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但干什么活都没有耐性。   在这1期间,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活动场所,经常带他们到儿童游乐园及较宽敬的活动场所玩耍跑跳,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2、精细动作发展:   由于脑功能及小肌肉的发育日趋完善,3~4岁的孩子可以做精细的动作,如折纸、剪贴,会画简单的花草树木和人象,会写简单的字。   4~5岁的孩子可以画比较完善的小人,有头、身、及4肢,能画出圆形的、3角形的和正方形的东西,如太阳、苹果等。   5~6岁的孩子,能用铅笔书写简单的汉字和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会自己穿鞋、扣扣子。   这1期间,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动手实践,让他们画画、折纸、剪贴,加强手工能力,培养孩子手脑并用,进1步促进脑功能的发展,同时可以教孩子写1些简单的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为上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语言发育   孩子的语言发育是先从口语开始的,3岁时能说出自己的名字、性别、年龄、家庭主要成员的姓名。能听明白几百个字音的含义,并可以用这些字音来组成几个简单的句子,如“我要喝水”,“我要尿尿”,“我要睡觉”,“我要小汽车”等。能认得几种颜色,能识别1部分动物画片,说出几种玩具的名称,能分清多少、大小、上下,能知道
1、
2、3的含义,能唱几首儿歌或背几首短的歌谣。   到4岁时说话能力明显提高,可以简单地向父母叙述自己所做的事,语法也比较正确,句子也比较完整。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意愿和见闻。可以背诵5~10首简短的诗歌(包括古诗),唱较多的儿歌。能说几句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阿姨好”、“再见”、“谢谢”。可以指着自己身上的感觉器官,说出名称和用途,能知道几种家用电器、家具和餐具的名称和用途,还可以学大人讲简短的故事。   5岁时,能听懂周围人的对话,愿意同周围人交谈。能说出自己的生日、家庭和幼儿园的住址,家中成员的职业。能说出较多的实物的名称、用途及用什么材料做的。可以在看完儿童画册后比较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内容。能不间断地数完1~100个数,能认识较多的字,并能准确地发出这些字的读音。可以朗读、背诵简单的文学作品,会朗诵8~10首诗歌,复述3~4个听别人讲过的故事。   6~7岁时说话已相当流利,能用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语言的内容调整声调。能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讲话,能比较自如地与别人会话。对周围事物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看完电视或电影后可以讲述故事内容。认识的字增多,有的可认识1百余字,开始练习写字。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