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1、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 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怀古伤今。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欢迎参考学习!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今南京,。
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原诗】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
3、西塞山怀古原文及翻译
西塞山怀古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翻译:王浚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大火溶毁了百丈铁锁沉入江底,石头城上举起了降旗东吴灭亡。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如今全国统一四海已成为一家,故垒已成废墟只有芦荻在飘摇。 作品赏析: 这首诗作者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合,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
4、西塞山怀古原文 西塞山怀古的原文和译文
1、《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2、译文: 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5、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
1、原文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唐代〕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濬 一作:西晋)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2、译文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东吴灭亡以后,在金陵建都的王朝都先后灭亡,如今的西塞山依旧紧靠长江。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3、注释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
6、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